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黨輝煌曆史的真實寫照。中國共產黨的曆史,也是一部重視文化建設、積極開展文化建設並取得非凡成績的曆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視為黨的整個事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文化建設的綱領,為當時的中國文化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在領導人民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同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文化建設,包括改造舊文化,蕩滌舊社會留下的汙泥濁水,普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提出大力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提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出向科學進軍;進行多種文化設施建設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和戰略部署,使先進文化建設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移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正確軌道上來,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現代化步伐。在新的曆史時期,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現了從適應計劃經濟向適應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深入人心,全民族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發展,城鄉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科技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弘揚時代精神主旋律,新聞出版、文化藝術事業空前繁榮,人民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入嶄新的境界,對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曆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偉大建設者,不愧為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忠實代表。
三、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這一論述深刻闡述了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學內涵。
黨所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利益,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人階級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就是消滅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製,消滅剝削製度,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曆史進程,既是工人階級自身解放的過程,也是一切勞動群眾解放的過程。工人階級的運動必然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作為領導這個運動的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就是為謀求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存在和活動的,它沒有也不能有自己的私利。
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鮮明地昭示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毛澤東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4~1095頁)這句話,深刻地闡明了我們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宗旨。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
我們黨的曆史就是為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奮鬥的曆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反動階級統治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曆史。為求得中國人民的解放,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甘冒槍林彈雨,不惜流血犧牲,前赴後繼,為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據統計,全國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餘萬人,僅在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在戰場上犧牲的就達76萬人,其中32萬人是共產黨員。更多的共產黨人,擦幹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誌的遺體,繼續不屈不撓地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大共產黨員為了工人階級和各族人民的利益,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各條戰線上艱苦奮鬥,譜寫了一曲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凱歌。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共產黨員帶頭解放思想,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在各自的崗位上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做出了顯著的成績。近年來,全國各條戰線評選表彰的各類先進模範人物中,85%以上是共產黨員。特別是在保衛祖國、搶險救災以及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關鍵時刻,總是共產黨員衝在前麵,顯示出了共產黨員忠誠地為人民謀利益的本色。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國家的繁榮富強譜寫了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