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緒論(1)(1 / 3)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青年

一、青年的成長離不開黨的指導

(一)青年的覺醒與黨的誕生

1.中國青年在追求真理中尋求救國之路

這是一段青年逐步覺醒的漫長過程,更是一次追求真理的宏偉實踐,中國青年在尋求救國之路的過程中,經曆了迷茫、探索、追尋等係列實踐。

19世紀末20世紀初,八國聯軍的入侵、“辛醜條約”的簽定使得中華民族進入了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開啟了中國的屈辱曆史,曾經強大的中國麵臨亡國滅種的威脅。從此,一代又一代有誌青年踏上了尋求真理爭取獨立的漫長道路。他們在探索“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上提出了不同的方略,走過了不同的道路,實踐過各種主義,也選擇過不同的政黨。以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為典型代表的農民革命,曾席卷大半個中國,但最後還是像近代的曆次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一樣,被帝國主義和清王朝所扼殺,以農民兄弟的血染大地而告終。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努力向西方尋求真理。在關於中國前途命運的問題上他們係統地提出了一整套資產階級改良主張,設想建立一個“人人相親、平等”的大同世界。譚嗣同為了變法不怕殺身滅族,壯懷激烈,留下了“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能有變法而流血者,是過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的豪言壯語,表現出愛國主義青年為維新變法的意之切,誌之堅。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繼續探索拯救中國的道路,他們試圖效仿美國和法國,在中國實行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盡管通過這條道路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延續多年的封建帝製,並取得了建立革命政權的初步勝利,但由於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使勝利果實最終被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反動勢力所篡奪。導致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究其根本來講,是這個政黨的階級屬性所決定的。正如列寧指出的那樣:隨著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民主派的各個階層的地位是要發生變化的,革命愈高漲,資產階級中最不革命的階層,脫離革命也就愈加迅速。事實證明,資產階級政黨是無法承擔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曆史重任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以鄒容、秋瑾、黃花崗72烈士為代表的中國革命青年所表現出來的英勇拚搏、不屈不撓和不畏犧牲的精神,在當時的時代仍是青年的楷模。這一過程表明,在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中國革命青年的熱血所換來的,是失敗,再失敗,無數青年為理想真理夙願未成。

五四時期,一群青年選擇了無政府主義道路。他們主張實現“無地主、無資本家、無首領、無官吏、無代表、無家長、無軍隊、無監獄、無警察、無裁判所、無法律、無宗教、無婚姻”之社會。然而,在實踐中,無政府主義的主張根本行不通。毛澤東當年就覺悟到:“對於絕對主義的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以及德莫科拉西主義,依我現在的看法,都是理論上說得好聽,事實上是做不到的。”李大釗在《自由與秩序》一文中指出:“離於個人,無所謂社會;離於社會,亦無所謂個人;真正合理的個人主義,沒有不顧社會秩序的;真正合理的社會秩序,沒有不顧個人自由的,個人與社會,自由與秩序原是不可分的東西。”事實教育了青年,他們覺悟到無政府主義是任何社會也實現不了的,無政府主義的主張很快被青年拋棄。

20世紀20年代初,以胡適為代表的一批青年人,開始嚐試走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道路,希望通過解決一個個的問題,紮紮實實地辦事情來救國救民,他們嚐試科學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等實踐。年輕的魯迅曾嚐試過科學救國。魯迅早年曾研究學習過地質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等學科,想借科學來喚醒人民,拯救祖國。後來,他認為日本的振興大半是從學習西方的醫學開始的,於是,又開始學醫,想用醫學來促進中國人對社會改良的信心。當他看到電影中中國人被日本人殺害而圍觀者麻木不仁的鏡頭時,痛切地感受到喚醒民眾思想的覺悟才是中國革命最迫切的事情,於是棄醫從文,走上了喚醒民眾的道路。五四時期,以羅素、張東蓀為代表的改革青年希望通過走教育救國的道路,開發民智以振興國力。但由於缺乏資金,沒有人才支持,沒有教育機關,教育救國成為幻想。另外還有一些熱血青年想通過“實業救國”的途徑發展資本主義,發展實業,強國自救。然而,由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帝國主義的控製下,中國民族工業不可能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仍占絕對優勢的封建經濟,使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很大的束縛。不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不徹底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就不可能發展,中國社會就不可能發展。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中國青年又一次陷入迷茫。他們熱切地追求和向往一種沒有剝削、強權和壓迫,沒有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的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