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附錄 大城市化與青年未來(1)(1 / 3)

尋找自己的時代坐標

A.大判斷和小判斷。一個球。大家隻看這個球,周邊的環境都不看,你能判斷它會滾向哪裏嗎?不能。很多時候,事物就像一座山,我們身在其中,當我們身陷其中的時候,我們往往隻看到自己,看不到山的真麵目,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因為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自己就是一切,忽視了周圍的環境和條件。隻有當我們跳出三界之外,看清楚這座山,才能知道自己在山中的位置,進而確定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這就叫有準確的大判斷才有準確的小判斷。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就是這個道理。

B.還是這個球。我們就像這個球,時代像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我們的脈搏,必須緊緊地與時代同步,否則,高速列車在往前疾駛,我們則不斷地往後滾,終有一天,被甩出這輛列車。一個球,會往哪裏滾,隻盯住球體本身是無法正確判斷的,必須充分考慮球周邊的環境和條件。一個人不能眼裏隻看見自己。要想對社會有所貢獻,必須使他的才能比別人更適合時代的需要。若想不成為時代的棄兒,首先必須清晰地判斷時代發展的方向。

C.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時代?今天的時代,節奏越來越快,世界越來越不確定。其實你還是跳出三界之外來看,站高一點看遠一點,不局限於眼前的、個體的一時一事,會發現時代的時間軸和空間軸其實很清晰。早在2000年,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tse)就斷言: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進程兩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我們已經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威力),第二是中國的城市化。

互聯網第一次在人類曆史上以技術進步的形式挑戰意識形態,自由平等的普世價值成為人類共同價值觀;史無前例的中國城市化運動給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正是在這樣的時空軸上,我們每個身在其中的人,在努力地從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坐標。

你現在的位置在哪裏?你未來的方向向何處?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靜下來思考的問題。方向明確,才會事半功倍。有一個漫畫,說的是方向錯誤,速度越快越悲催。漫畫畫的是一個人在挖地道,這個地道通向的不是光明,而是一座廁所!所以在你準備出發前,千萬要做一個大判斷:這個時代到底是怎麼樣的,你在時代中目前處於什麼位置。

由於曆史和現實製度等方麵的原因,當代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來得特別迅猛,很多人都有措手不及之感。城市房價飆升、鄉村迅速衰落。由於新中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期人為阻止了城市化進程,導致鄉村環境惡化、城鄉貧富差距也大。基本生活資料等要素資源放開以後,城市化的“補課效應”也特別迅猛。這種種情形,就像築三峽大壩,大壩築得越高,水位也越高,一旦開閘放水,水勢也就越大。

中國的城市化客觀上受到兩個因素的強烈引導和製約:一是自然環境因素,我把它稱為自然地理線,即著名的胡煥庸線。我將在後麵作詳細介紹。二是我所總結的人文社會線,即百萬人口線。

筆者十餘年來一直呼籲中國應著重發展大中城市,這也是不以任何人和組織的意誌為轉移的自然曆史規律。中國的權力關係和製度文化傳統是,越到基層,越到人口稀少的地方,經濟、文化和社會資源的權力單極化控製和壟斷特征就越明顯,“關係社會”的羈絆也越重,各種拉幫結派的窩裏鬥內耗也越顯其威力。

這種情況,隻有在1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才略見改觀。城市越大,內耗越小,競爭的公平性、個人的自由度就越大,城市的聚集效益和經濟效率也越高。雖然超大城市的交通不便和高房價等抵消了其中一部分效益,但是,比起人與人之間過於複雜的人際關係損耗和過於嚴密的權力資源控製而言,這些因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愛國和天下一家其實很具體

在城市化問題上,我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這個錯誤至今還在堅持,就是過於相信物資的流動、財富的流動,而不相信人的流動。事實上,人的流動才是一切流動的根源。

我們曾經虛妄地追求地區均衡發展的烏托邦,以為人的意誌可以把人口、資源流動這些異常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統統納入自己的規劃調整範疇。但不論是當年的知青上山下鄉,還是今天的西部大開發,“三大差別”都沒有縮小而是在加大。2010年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十周年。官方數據顯示,十年來,西部12省市區先後建設了120個重點工程,總投資約2.2萬億元人民幣。但絕對差距仍在擴大。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稱,2000年,西部和東部的人均GDP相差7000元,如今,這一差距拉大到了21000元。國務院西部開發辦原副主任李子彬坦陳,“再經過100年(西部地區)也不一定能夠和東部地區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