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唐開國以來,每遇新皇登基,自是詔赦天下,減免賦稅,大赦牢獄。百姓自然也是興高采烈,歌功頌德,讚美新皇,至此大唐已曆七帝,兩百餘年。
七帝都是勵精圖治,一心為民的好皇帝,日理萬機,通宵達旦。算了算日子,將近三十年沒有大的戰事了,雖說近幾年北方異族扣邊,給大唐帶來些許麻煩。但天佑大唐,守邊大將李誠之是個用兵如神的大將。蠻族入侵幾次都沒撈到好處,反倒丟下無數屍首。反複幾次之後,再也不敢輕易向大唐用兵。所以百姓的日子過得倒也順心。
可是此次新皇登基的前一日,老天不作美,竟然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而且一下就沒玩沒了,連續幾天皆是如此。原本百姓是要紛紛上街,撫手相慶的好日子,可是見到路上沒腳的泥濘,也隻好縮在屋中,再也無人出來。
新皇登基的大事,自是不會在一場小雨中推延,況且新年伊始,元宵佳節加新皇登基,這樣的日子不可能有第二個。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老皇帝的身體不可能再拖一年之久。
京師是大唐國都,曆經七帝,自是建設得威嚴無比。即使在雨中,亦無法忽視其肅穆莊嚴的身姿。如此雄偉的城池,該是要多大的國力才可擁有,才配擁有?那麼七帝對大唐的貢獻有多大自然而然的想到一二,異族對大唐的垂涎,自然也能猜測一二了。
雖說新皇登基,但是京師之中卻彌漫著悲傷之情。老皇帝在傳下皇位的第二天便駕鶴西去,據說新皇帝趙叡為人極孝,曾經哭暈三次。皇帝尚且如此悲傷,百姓自然不敢在如此重要的時期展露歡顏了,所以老皇帝仙去,滿城皆哀。
經過初喪,守喪,三日之後,新皇趙叡帶著文武百官撫棺下葬。陵墓自老皇帝登基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修建,前前後後四十又二年,征調民夫三十餘萬。修建出來的皇陵自然是龐大無比。
各種金銀玉器,嬪妃宮女陪葬,多不勝數。雖老皇帝生前不喜奢靡,但是人死如燈滅。新皇為表孝心,耗費無數心力財力物力,況且又是悲傷之時,文武百官自是沒人敢去勸阻。
送葬隊伍浩浩蕩蕩連綿十餘裏,白旗孝服隨風飄展,文武百官俯首相送,場麵十分壯觀。新皇趙叡為表孝心,一路扶棺奔走,拒不上馬。
百官無不動容,為新皇孝心所感動,心中感歎,新皇能如此仁孝,以後定能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隻有極少數的人才明白趙叡心中的用意。
皇位交替,正是國家政治未穩,新皇羽翼未豐的時候,此時無論是朝中的人,還是敵國的人,都在看新皇的膽略手腕。雖說老皇帝隻有新皇這麼一個兒子,但是眾所周知,老皇帝有一個雄才大略的弟弟,武王趙無極。
武王趙無極自十三歲起就上陣殺敵,十五歲就獨自帶兵三萬。二十年前蠻王胡力合統一了北方大漠,自以為天下無敵的他把目光轉向了大唐。要知道當時大唐乃是世上最富裕的國家,糧倉裏的糧食十年都食用不盡。大唐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每一個都是天香國色。大唐的兵器是世界上最好的兵器,大唐的絲綢世界上最昂貴的奢侈品。可是大唐的將士卻是世界上最弱的將士,弱不禁風。
讓這樣的將士保護大唐,就好比三歲的孩子背著一大袋的金銀珠寶在路上獨自行走,哪能不讓賊人惦記。相反,北方大漠生存環境惡劣,蠻族的男子,從五歲開始就跟隨大人出門打獵,十歲起就能拉得三十但弓,騎世界上最烈的馬,飲世界上最烈的酒,蠻族的戰士一個可以打敗十個大唐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