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這樣看世界版圖
過去的10年,是折騰的10年。
從美國的“9.11”到日本的“3.11”,兩大經濟體所受到的打擊,不僅改變了全球經濟走勢,也改變了政治生態。
“3.11”的遠景尚難以評估,但“9.11”卻是不折不扣地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此後,既爆發了最夾生的阿富汗戰爭,也爆發了最莫須有的伊拉克戰爭,出現了像普京這樣極富個人魅力的領導人,還活躍過小布什這樣最富爭議的美國總統,而本?拉登的被擊斃也並不意味著反恐鬥爭可以鬆口氣了。
其間,幾度瘋漲的油價,最多談論、最少作為的氣候問題都讓人糾結不已,而日本核泄漏更是讓核電發展日顯尷尬。加之2011年初北非和中東出現的大變局,以及堪稱“潘多拉第二”的利比亞戰爭,都令人有強烈的“被折騰”感。
人們也不禁會問:“這個世界怎麼了”?
“9.11”重繪世界版圖
在這個世紀的第一個10年,有兩場危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也在客觀上重繪著世界地圖。一是“9.11”,二是華爾街金融風暴。兩件危機都“始發”於美國,也恰恰都在布什總統任內,並先後對美國的發展以及世界的麵貌產生了深遠影響。
作為一場悲劇,“9.11”給人們留下了沉痛的記憶,但也同時成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
2004年,“9.11”調查委員會在最終報告中坦言,在襲擊發生的前10年裏,本土尤其是邊境安全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重視。而“9.11”則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安全觀念,這一點,從苛刻的“愛國者法”的通過並為人們所接受即可管中窺豹。
而這種安全憂患,隨著朝鮮核問題及伊朗核問題的升級得以擴散,也使得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中,將反恐和防擴散當做核心問題。而過去的10年間,美國也幾乎將絕大多數的外交和軍事精力用在了反恐和防擴散上,並深陷於一場非議巨大的伊拉克戰爭中。這種戰略性的糾結,也體現在奧巴馬政府對於利比亞戰爭的若即若離中。
“9.11”之後加劇的安全憂患,還產生了一係列始料未及的負麵影響。正如英國學者莉薩?賈丁所說的那樣,“反恐戰爭”把西方國家卷入了軍事衝突之中,而這種衝突與它們的國民越來越不相幹。衝突造成大量的人員死傷,然而衝突的原因卻似乎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捉摸。
事態的發展出乎美英政府的想象,伊拉克的困局不僅大大削弱了布什政府的執政能力,也在客觀上分散了美國防範經濟危機、解決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這一點,從布什政府應對次貸危機的遲緩與不力即可見一斑。
次貸危機的升級和金融危機的爆發,則帶給人們更深層次的安全隱患。
在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諸多地緣政治危機的形勢下,華爾街金融風暴不僅沉重打擊了美國人的經濟信心,也在全球範圍內卷起了“黑雪”——寒冷而看不清未來。作為風暴的後遺症之一,冰島破產、迪拜困境、希臘等國的債務危機此後都不斷折磨著人們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