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北愛爾蘭血統,曾在倫敦聖保羅學院和皇家軍事學院受教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嶄露頭角,戰後留任軍官,以幹練和堅強著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任師長,在法國戰場作戰,從敦刻爾克撤退後,在英格蘭東南地區任司令官後在北非戰區同德國人的作戰,有力地截止了德國人的攻勢,並在阿拉曼戰役後把隆美爾趕出埃及,1943年5月迫使德軍在突尼斯投降,盟軍順利攻入西西裏主要歸功於他。1943年參加攻占西西裏和登陸意大利,1944年統帥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後晉升陸軍元帥,受封子爵,1946年~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1948年~1951年任西歐聯盟主席。1951年~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隊副司令。他堅持每次出擊以前,都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準備,雖然對於戰爭來說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並保證了他在部下中的聲威。
這位元帥在退休後轉而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問題感起興趣來。他1959年訪問莫斯科時,曾在紅場漫步,興趣盎然地思索著同前蘇聯領導人的談話,他意識到從長遠的觀點看,未來世界和平的關鍵可能在於中國,因而產生了訪問這個國家的念頭。
雖然這位元帥曾在他1958年出版的回憶錄中不加掩飾地攻擊過中國,但中國的領導人沒有計較這些,當他向毛澤東提出友好訪問的要求後,得到的答複是非常歡迎他在適當的時候訪問中國。
1960年5月,蒙哥馬利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他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見了麵,“聽”他們談了許多關於這個國家的情況。一年之後,他再度訪問中國,想搞清這裏的真麵目。兩次來中國,他對這個文明古國產生了良好的印象,他寫了一本書,糾正了他以往對這個國家的錯誤看法。
也許是多年軍事生涯的緣故,蒙哥馬利養成了善於傾聽他人談話的習慣,在聽的過程中,他能夠得到他所需要的材料,也能聽出談話的潛台詞,還能聽出談話者的隱衷。
到中國,最令他感興趣的是毛澤東,毛澤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在來到中國之前,蒙哥馬利心裏是一點底也沒有的。西方世界一度把毛澤東描繪成一個殘酷無情的暴君,一個不近人情的統治者,甚至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當然,曾經身為三軍統帥的蒙哥馬利是不會輕信這樣的傳聞的,為此,他曾經請教過印度總理尼赫魯,尼赫魯聽完後放聲大笑,告訴他說:“這些傳聞都很不正確,毛澤東的樣子像一位和藹的老伯伯,他自己受過許多苦難。”為了解答心裏的疑惑,蒙哥馬利研究了西方世界能夠找到的所有有關毛澤東的材料,但還是無法得到一個明晰的關於毛澤東的印象。
當他1960年第一次來到中國的時候,在鮮花盛開的庭院裏,他終於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伸出改變了中國命運的大手同他相握,他感到那隻手軟綿綿的,有點像女人,他看到的是一張和藹的臉,臉上沒有青青的胡茬,下巴也很像女人。毛澤東的個頭很高,他需仰視他的眼睛,這雙眼睛是和善的,卻透著深邃的目光,他意識到這雙眼睛有一種凝聚力。毛澤東的第一句話幽默得令他吃驚:
“你知道你在同一個侵略者談話嗎?你在同一個侵略者談話。在聯合國,我國被扣上這樣的稱號,你是否在乎同一個侵略者談話呢?”
蒙哥馬利當然知道,在聯合國,曾經通過一個決議譴責中國侵略朝鮮,蒙哥馬利前兩年在自己所寫的回憶錄中也有過這樣的觀點。但他沒有料到,毛澤東竟然會用這樣的方式開始他們之間的談話,這樣一來,兩人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縮短了許多,到第二次談話時,他們竟像老朋友一樣無拘無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