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從挫折中奮起、在戰勝困難中不斷成熟的一大法寶,也是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泛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一項偉大工程。通過實施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我們建設了一支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社會主義製度的工人階級先鋒隊。
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推進了黨的建設這項偉大工程。鄧小平提出了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鬥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的任務,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並緊密聯係黨的政治路線,進行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等方麵的建設。麵向新世紀,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強調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為此黨中央作出了關於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關於加強廉政建設、關於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係等一係列決定,對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作了重要的部署。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形勢下,強調要堅持毛澤東提出的“兩個務必”,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從而使黨的建設的努力方向和檢驗標準更加鮮明,使我們黨能夠更好、更全麵、更有成效地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新時期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點,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要保證中國不出問題,必須緊緊圍繞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主題搞好黨的自身建設。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作出了《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並且作出了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黨的十六大報告又進一步闡述了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指出了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點、總體要求和主要內容。第一,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點就是要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製為重點加強製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鬥、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第二,全麵推進黨的思想、政治、組織和作風建設,把製度建設貫穿其中,從整體上提高黨的建設水平,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思想建設是黨的各項建設的基礎,把思想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經驗。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最根本的是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全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政治建設的基本任務,是製定和貫徹執行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在實踐鬥爭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反對一切“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黨的十七大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這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幹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是要圍繞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製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幹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麵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製機製,提高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進一步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麵。
2009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進行了全麵研究和部署。《決定》係統總結了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強調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必須全麵貫徹黨的十七大關於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按照黨章要求,著眼於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著眼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著眼於增強全黨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著眼於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全麵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製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決定》提出今後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全黨思想政治水平;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積極發展黨內民主;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建設善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做好基層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弘揚黨的優良作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加快推進懲治腐敗體係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
2.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所謂執政能力,就是指執政黨掌握和運用國家機器,綜合運用經濟、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領導、管理國家及社會事務的本領和水平。黨的十六大指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是我們黨麵臨的兩大曆史性課題。解決好這兩大曆史性課題,黨才能在長期執政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始終保持先進性,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十六屆四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點。這是擺在全黨麵前的重大課題和長期任務。之所以提出兩大曆史性課題,是因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方麵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一是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比如,黨內民主製度不夠健全,特別是保證民主集中製貫徹執行的具體製度尚不完善,地方黨委權力過分集中於常委會,常委會的權力又過分集中於黨委書記。黨內民主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反映黨員意誌的有效渠道和途徑。二是一些領導幹部和領導班子的素質不高、能力不強。有的不注重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正確認識和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不強;有的不會按市場經濟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不強;有的對各種社會矛盾、利益關係缺乏係統的把握,應對各種複雜局麵的能力不強;有的不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依法行政的能力不強。三是一些地方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還比較薄弱,一些黨員不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麵對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麵對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麵對層出不窮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少基層黨組織在組織設置、工作內容、活動方式等方麵都存在著許多不適應,凝聚力、戰鬥力不強。四是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還比較嚴重。近年來,新經濟領域、資金高密集領域、壟斷性行業中的大案要案以及侵吞國有資產案件頻繁發生,作案手段趨向隱蔽化和高智能化,案件的複雜程度和查處難度明顯增大。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幹部貪汙受賄、徇私枉法、買官賣官、以權謀私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重大違法違紀案件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違法犯罪案件時有發生。這些問題,不但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已經正在影響黨的執政成效、削弱黨的執政基礎。麵對新形勢新任務,黨執政能力建設存在的這些問題,歸結起來,一個是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一個是不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這種“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就是要提醒全黨同誌增強對新的曆史方位和執政使命的適應力,增強對各種消極腐敗因素的免疫力。總的來說,就是要引導全黨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從關係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增強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