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參考文獻(1 / 3)

原著

[1]《諸子集成》,上海:上海書店,1986年。

[2]朱熹注:《孟子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楊伯峻譯注:《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4]陳鼓應譯注:《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5]高亨:《周易大傳新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6][漢]班固著:《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7]袁長江主編:《董仲舒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8][東漢]應劭著,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9]章錫琛點校:《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10]陸九淵:《陸象山全集》,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2年。

[11][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12]王陽明:《傳習錄》,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13]《南海康先生全集》,上海:上海書局,1955年。

[14]康有為著,樓宇烈整理:《論語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15]蔣貴麟主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一—二十二),台北:宏業書局,1987年。

[16]鍾賢培等編:《康有為詩文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17]康有為著,樓宇烈整理:《長興學記桂學答問萬木草堂口說》,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18]康有為著,樓宇烈整理:《諸天講》,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19]薑義華編校:《康有為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0]康有為著,樓宇烈整理:《康有為自編年譜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21]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康有為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22]謝遐齡選編:《變法以致升平:康有為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

[23]康有為著:《新學偽經考》,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24]康有為著,董仕偉編:《康有為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

[25]康有為著,樓宇烈整理:《康子內外篇(外六種)》,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26]洪治綱主編:《康有為文選》,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3年。

[27]馬洪林、盧正言編注:《康有為集》,珠海:珠海出版社,2006年。

[28]康有為著,崔爾平校注:《廣藝舟雙楫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29]康有為著,李冰濤校注:《歐洲十一國遊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30]《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31]孔祥吉編著:《康有為變法奏章輯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

[32]康有為撰:《大同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33]葛懋春、蔣俊編選:《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

[34]加潤國選注:《仁學——譚嗣同集》,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35]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嚴複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36]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7][清]蘇輿編:《翼教叢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38]劉熙載原著,金學智評注:《書概評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

專著

[1]吳澤:《康有為與梁啟超》,上海:華夏書店,1949年。

[2]宋雲彬:《康有為》,上海:商務印書館,1951年。

[3]李澤厚:《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

[4]何雙生:《康有為》,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5]沈雲龍:《康有為評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年。

[6]宋青藍:《康有為》,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