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在我國整體社會價值體係中居於核心地位,發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整個價值體係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包括四個方麵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麵的基本內容相互聯係、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必須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於現代化建設各方麵。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力量、激發活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製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及感召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
黨的十七大報告說:“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道德是調整社會關係、規範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是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和人際關係的重要保證。道德不僅是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實際上也是無形的製度建設,是另一隻“看不見的手”,是有形的製度建設滯後於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的補救良策。它既可以進一步規範和促進市場的完善與成熟,又可以促進經濟建設的發展,可謂一箭雙雕。而且,有形的製度是可以引進的,而無形的製度卻是難以引進的,最好是因地製宜。德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德治的保證,如果隻有法律而沒有道德的支撐,也很難把經濟搞好。例如,人們所說的“誠信”危機,就是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又曾經“一手軟”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對於任何個人而言,腐敗、造假、騙人的主要根源都在於個人道德的墮落與人性的泯滅,而法製不健全和監督不力等隻不過是為他們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關鍵還在於在人們的心靈深處築起一道牢固的道德堤壩。鄧小平當年所說“最大的失誤是教育”之“誤”不可再犯,這既是科學發展觀的一大體現,又是構建和諧社會之必需。
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係。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提倡勤儉節約,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於社會和諧的內容,形成符合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道德規範和行為規範。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全社會誠實守信意識。
三、堅持正確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
堅持正確導向、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任務。當前,媒體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輿論結構呈現出多層次的複雜狀態。能不能堅持正確導向,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輿論環境,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社會和諧。因此,我們必須堅持正確導向,唱響主旋律,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新聞媒體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健全突發事件新聞報道機製,及時發布準確信息。加強對互聯網等的應用和管理,理順管理體製,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使各類新興媒體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為主攻方向,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文學藝術要弘揚真善美,創作、生產更多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四、中國共產黨建設先進文化的曆史總結
中國共產黨對先進文化的探求伴隨著中國共產黨80多年的奮鬥曆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共進,是四代中央領導集體鍥而不舍、孜孜以求、長期接力的結果。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是先進文化、精神文明建設是先進文化、“三個代表”是先進文化、核心價值體係是先進文化。先進文化的探索和實踐過程,正是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過程。建設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國先進文化,是建設先進文化的結晶,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一百多年來,中國無數的知識分子始終在上下求索,尋找中國文化的發展道路。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麵貌就煥然一新。這種革命的新麵貌,不僅表現在經濟、政治方麵,也表現在文化方麵。可以說,從共產黨誕生的那天起,她就在探索新的文化前進方向,以一種新的麵貌繼續著“五四”新文化運動,同時,掀開了中國文化新的一頁。如果將中國共產黨掀開的新一頁文化放在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長河中,放在兩千多年鼎盛的封建文化曆史中加以比較的話,無疑將對這個“新”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將中國共產黨掀開的新的一頁放在各民族之間光輝燦爛的文化中加以比較的話,無疑將對這個“新”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因為,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先進文化,無論是從內容、服務的對象、追求的理想,還是它表達的主題、人物、事件及蘊涵於其間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都體現著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方向,它是為人民服務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生長在中國大地上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文化傳統而又博采各民族文化之所長的。它既立足於中國這片土地和這裏的人民,又“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充滿活力和朝氣,體現著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一往無前的衝力。總之,中國共產黨所致力的新文化是與人民一起成長和共同創造的,是引領時代潮流、與時俱進的,是充分體現了當代中華民族文化的先進性與前進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