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別捆鎖在婆媳關係中(2 / 3)

改善“婆媳關係”的對策

一、認知的改變:良好的“婆媳關係”攸關三個人——婆婆、媳婦、兒子,經營和睦的家庭關係需要三方的努力。以“嶽母關係”為參照,“嶽母關係”的品質普遍好於“婆媳關係”的關鍵在於:嶽母把女婿當自己的兒子看(至少是半個兒子),女兒嫁出去較少有失去女兒的失落感,反而又覺得有多了個兒子的親密感和幸福感。這點是和婆婆的心態的區分。太太對老公愛的愈深就愈能接受婆婆如果還未能接受婆婆,至少表明你對老公的愛還不夠成熟、深刻。

二、婆婆的心態: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看,不要有“人家的姑娘”的分別心,以對待自己的兒女的心態和她相處,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三、太太的心態:把婆婆視作自己的母親那樣照顧,盡可能的去體諒老人的性格或其它不足。同時,當和婆婆有矛盾時,千萬別犯和婆婆“爭老公”的“低級錯誤”。無論老公多麼愛你,你也無法替代她的母親的分量的。而且,你隻可以成為他的太太,不可以成為他的母親,如果那樣,你們的婚姻將很危險。

四、兒子的心態:是斡旋“婆媳關係”的“外交官”。有許多“婆媳關係”是“笨兒子”造成的。如果說,“婆媳關係”有著天然的敏感因素,那麼兒子在關係中扮演的角色及發揮協調、谘詢的功能就愈發顯得珍貴。

五、“不記隔夜仇”:一旦有了“婆媳”的摩擦,立即處理,直接溝通,以真實的感受為出發點,建立有效的衝突處理的機製是關鍵。有些“婆媳關係”開始尚好,後來產生摩擦隱藏於心,形成婆媳之間的“冷戰”,對家庭關係的傷害是巨大的。

概括之,“婆媳關係”並非洪水猛獸,隻是一種兩代人的親情關係,完全可以憑借人為的努力改善之。無論發生了什麼,都沒有對錯,也無須追究對與錯,一切不和諧的因素都是人的心理起的作用,也都可以靠智慧來化解。

為了幸福美滿的家,讓我們都學習成為有智慧的婆婆、太太和老公吧!

婆媳關係六大鐵律

在現實生活中,女人嫁到婆家,與男人共同生活,也常常要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至少是低頭不見抬頭見。就是親母女之間也常常有些小摩擦什麼的,何況是婆媳呢?因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男女是要保持距離的,所謂的“授受不親”,所以,公公和媳婦大多會因為要避嫌,所以常常相安無事。但婆婆和兒媳,都是女人,隻是身份不一樣,一個是兒子的老婆,一個是兒子的老媽,弄得不好,婆婆會認為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一定是媳婦不好。而媳婦往往心想,到底不是婆婆親生的,所以,也不可能讓婆婆真把自己當親人待。在許多時候,這婆媳好像不是冤家不聚頭。如何處理好婆媳之間的關係,也沒有通行的手段,但是我們可以探討婆媳關係的一般規律,從中得到啟發。

1、在懂得愛的家庭中婆媳關係無需刻意自然好。

事實上,家庭環境對於婆媳關係的影響是很大的。兒媳雖然作為別人家的女兒,因為兒子的關係,嫁過來,自然也應當成為一家人。在公公婆婆眼中,應當和女兒、兒子本身沒什麼兩樣。父母愛兒子,兒子愛父母,兒媳也應當享受到同等的待遇。事實上,一個好的家庭,相互之間的愛總是體現在平等、尊重、體諒和包容之上,當兒媳嫁到這樣的家庭,要想融入這個家,也隻能是用情。否則,就會破壞整個家的生態,自然,不僅僅是為婆婆所不容,連自己的老公可能都不會買賬。在一個有愛的家庭中,隻需要本著真誠待人,公平處事,有情有義就足夠了。所以說,女人嫁得一個好婆家,還真是福氣。

2、長輩能夠主導的婆媳關係往往相安無事。

長輩主導婆媳關係,也就是說婆婆地位和身份較高,可以恩威並施。婆婆可能在社會地位、經濟地位、人際關係等方麵,占有絕對優勢,而兒媳過門,則不得不處處尊重公公婆婆,還得處處小心在意。如果兒媳暗中不孝,婆婆可能直接批評,兒媳既使心不服也得口服才是。這種主導型的關係,媳婦自然有一個好的榜樣和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婆媳關係不一定親如兒女,但也自守本份,相安無事。

3、性情相通往往創造天下最佳婆媳關係。

對於性情相通的婆媳,或是相互之間,都想搞好關係的婆媳,自然很容易湊在一處,天生就像是有緣的。特別是雙方因為愛著同一個人,而變得更加親近。雙方可能結伴出外購物,共同參加一些聚會,或是健身俱樂部之類的活動,兩人呆在一起,都主動為對方著想,這樣的婆媳關係,雖然算不上太多,但也會存在。為何要把這種關係模式提出來,是要說明,性情相通的婆媳才是最好的。怎樣達到性情相通,也當是婆媳相處中,值得思考的問題。當然,性情有天然的成份,但也有後天的,因為本性不可變,但情是可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