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嚴說:“這些年,你真是不容易,我們都看在眼裏,但是又使不上力,隻能幹著急。希望嬸子能夠早日康複。”
“謝謝,這是我目前最大的心願。”
楊沐又問起他們在京城的那段日子,吳嚴知道他對顏寧關心,將他們在京城的所見所聞都細細說了一遍,一直說到三更天。楊沐聽著外麵的打更聲,抱歉地笑一笑:“都三更天了,休息去吧,明天還要趕路呢。日後你回來的機會也少了,要好好照顧自己,記得常給我們寫信。”
吳嚴摸了一把臉:“這麼快啊?日後就難見到你了,你也要好好保重。”
楊沐說:“蜀地地處西南邊陲,蠻民多,少教化,難於管治,你的任務不輕鬆啊,一切都要謹慎小心。”
吳嚴點點頭:“我省得。”
第二日一早,吳嚴就乘船出發了。他坐船溯江而上,到宜州,然後上岸走蜀道。一路路途艱險,諸多不易,按下不提。
楊沐來不及替吳嚴擔憂,就接到消息,石沉水大夫雲遊在外的小叔石歸庭回來了。楊沐連忙去濟安堂請人,他一見到這個慕名已久的石大夫就驚著了,這個石歸庭年輕得驚人,看起來比他的侄子石沉水還要年輕幾歲。
石沉水與楊沐來往的次數多了,也便熟悉了,他看出楊沐的驚訝,笑道:“先祖父老來得子,小叔比我還年幼幾歲。他性情灑脫,不喜拘束,常年在外遊曆,上回那個與你母親一樣病症的病人,就是他在嶺南遊曆時遇到的。”
楊沐連忙給石歸庭行禮:“久仰石大夫大名,家母沉屙在身多年,還望石大夫不吝援手,救我母親。”
那石歸庭年不過三十,常年在外行走,人顯得黑瘦,但是他身上有旁人所不及的精神氣,讓楊沐這樣曾以“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為畢生誌願的人而傾羨。石歸庭咧嘴笑了一下,露出一口白牙:“昨日到家時,就聽沉水說起過你母親的病症了。今日你來,我正好過去看看吧。”
到了吳記藕粉鋪,楊沐將母親抱到床上躺好。石歸庭先不把脈,捏了一下楊母的雙腿,問了下楊母的感覺,又掀起褲腿來看了一下。這才給她把脈,又將之前大夫開的藥方看了,將楊沐叫到外間。
“石大夫,我娘的腿有治嗎?”楊沐迫不及待地問。
石歸庭用極欣賞的眼光看他:“情況比我預料的要樂觀。適才看了令母的腿,她臥病近三年,長時間不曾下地活動過,但是腿部肌肉並沒有明顯的萎縮,並且也有細微的痛覺反應,可見你的推拿按摩功夫做得極到位。而且我在令母身上並未見到褥瘡,這不能不說明你用心良苦啊。就衝你這份孝心,我定然要竭盡全力治好你母親的腿。”
楊沐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哽咽著說:“謝謝,謝謝石大夫。”
旁邊的石沉水也有些動容,他伸手拍了拍楊沐的背:“這下你該放心了。我小叔答應治你娘的病,那就是說有治了。”
石歸庭沉吟了一下:“治療的過程可能非常漫長,而且可能非常痛苦,你們要耐得住性子,積極配合我的治療才行。”
楊沐點點頭:“沒有關係,三年我們都等了,這時候有了希望,不管多久、做什麼,我們都願意配合。”
“那就好,從明天開始,我每日來替令母針灸。今天我先開一張藥方,之前那些藥就停了吧,從今天起喝我配的藥。”石歸庭拿出筆墨紙張來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