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童蒙初開(2 / 2)

過了兩天,吳家請的西席先生就到了,楊母領著鐵蛋去見先生,雖然說好可以不給束脩,但楊母還是帶了一隻生蛋的母雞和一些蓮子去。

私塾就設在吳家大院旁邊的老宅裏,吳員外本來是想設在祠堂裏的,因為答應不少外族子弟來入學,外姓人不得入本族祠堂,所以就將舊宅子拾掇出來做學堂。鐵蛋就由母親領著,在粉刷一新的書齋裏見先生。

先生姓顏,三十來歲,麵白無須,偏瘦,束著方巾,著青色儒服,一臉斯文和氣。鐵蛋給先生磕了頭,又給牆上的孔子像磕了頭,這就算拜師入門了。先生溫和地問了鐵蛋的名字和年紀,然後鼓勵了幾句,給鐵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上午見先生,下午就開始上課了。鐵蛋是回去吃了中午飯再去的私塾,私塾不管飯,好在來上學的都是鄰近的孩子,離家都不算太遠,全都是回家吃中午飯的。

鐵蛋拐進吳家老宅的西廂——也就是私塾書齋所在,顏先生已經在堂上坐著了,正拿著毛筆寫字。堂下擺了六張方桌,按前後兩排放著,大部分孩子已經到了,因為是第一天上學,大家都還很拘謹,自覺地找了熟人圍桌而坐。

鐵蛋立在門口,叫了一聲:“先生好!”這是他娘告訴他的,對先生要有禮貌。

顏先生抬起頭來看了他一眼,點了下頭:“來了,先找個位子坐下。”

鐵蛋快速看了一眼,認識的人不多,吳家的三個少爺他是認識的,三兄弟坐在前排中間的桌子邊,還有兩個是自己村的三寶和大新,正坐在後一排靠裏的桌子邊朝他擠眉弄眼呢。

三寶活潑膽大,直著嗓子喊:“鐵蛋,坐這邊來!”

大家哄的一聲笑了,雖然還沒正式上學,但是大家都知道的,讀書人是斯文人,以後小名隻能私下叫了。

先生沒有說話,清了一下嗓子,環視了一下教室,不怒而威,所有人都低下頭,靜悄悄地不再做聲。

鐵蛋紅了臉,低著頭跑到後麵跟三寶大新坐在一起。

他坐下來,環顧了一下書齋,四周的牆壁刷得灰白,東西兩麵各開有兩扇不大的木窗,嵌著元寶窗花,因為天熱,並未貼窗紙,陽光從西麵的窗戶灑進來一點,落在課桌的邊沿上。

屋內唯一的裝飾便是先生身後牆上的孔子像。孔子麵黑微胖,垂著長眉毛,微側著麵孔,目光並不看向堂下,而是沿著土牆看向門外。鐵蛋早上拜過這個老頭,先生管他叫孔夫子,至於孔夫子是誰,他並不知道,隻覺得這個老頭長得有點怪。

一會兒大家都到齊了,總共有十五六個孩子,顏先生開始點名。這群在泥裏摸爬長大的孩子,都習慣了自己的小名,大名從來沒人叫過,所以好幾個人在點到名時一時間都反應不過來,鬧了不少笑話。

先生點完名:“從今天起,大家開始讀書識字,以後就是讀書人了,小名可以私下叫,同窗之間互相稱呼學名才合乎禮儀。”

又給大家介紹孔夫子,然後帶著大家一起給牆上的孔夫子像作揖行禮,這才算是正式入學了。

先生給每人發了書本,是手抄本的《三字經》,然後開始教學生念《三字經》。

鐵蛋,哦不,現在應該叫楊沐了,第一天學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他並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而且也並不識字,但是小孩子的記性是極好的,而《三字經》又朗朗上口,所以當天就能夠將先生教授的內容背下來。

晚上回家背給母親聽,豆油燈下做針線的楊母聽得閃爍著喜悅的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