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是生長在社會肌體上的毒瘤,若不根治,必然導致肌體壞死,最終走向死亡。遍觀環宇,無論中國還是外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腐敗現象已經成為一種公害,常常成為人們最不滿的社會問題而高居榜首。反對和根治腐敗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的課題。世界各國為了反對腐敗現象無不從政治製度設計、法律道德規範、文化傳統教育等層麵對腐敗進行防治,進而形成了各具特色、五花八門的反腐之路。

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十分重視防治腐敗問題。早在延安時期,無論是毛澤東與黃炎培的“曆史周期論”的著名談話,還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都從思想上自覺地做到未雨綢繆;在即將取得政權之際,毛澤東又用李自成進京趕考的故事,向全黨發出諄諄告誡;新中國成立伊始,嚴厲處置了大貪官劉青山、張子善,表明對腐敗決不手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更是把反腐倡廉作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作為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加強黨的建設的中心工作來部署,不斷完善反腐倡廉的領導體製、製度建設、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積極借鑒吸收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成果經驗和基本做法,結合我國國情和具體實際,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條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這條反腐倡廉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通過的中央紀委向大會的報告進一步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中,堅定不移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這是在黨的重要文獻中首次明確提出“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這一概念。

“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這一命題的提出,是我國反腐倡廉建設史上的重要事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這一命題強調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成功的反腐倡廉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這一概念的核心詞是“道路”,而要成為“道路”,至少要被實踐證明是成功的,能夠達到目標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勇於探索,不斷開拓創新,找到了一條有效開展反腐倡廉的路子。實踐證明這條道路是正確的,是能夠指導中國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具體實踐,並最終取得勝利的。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之所以能夠被稱作一條中國特色道路,其正確性、科學性、適應性、有效性是首要條件。

第二,中國的反腐倡廉建設必須走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這一概念首先給人以深刻印象的詞彙是“中國特色”。從世界範圍看,反腐倡廉盡管有共同的規律性,但各國必須把這些規律性的東西同本國國情結合起來,尋求反腐倡廉規律、規則在本國特殊國情下的實現方式、形式,盲目地、生搬硬套地抄襲其他國家的做法,是不可能取得反腐敗鬥爭勝利的。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曆史文化傳統,現實國情所決定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製度,反腐敗鬥爭所麵臨的現實背景、政治基礎、可利用的各種資源也有獨特性,這些決定了我國反腐倡廉所采取的方式、手段都必然有自己的特性。無視這種特性,反腐敗鬥爭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的反腐敗之路根本區別於西方國家,具有中國特點,符合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

第三,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係。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進程中,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緊密結合我國實際,堅定不移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而探索出來的。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反腐倡廉理論與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實際相結合的一大創舉,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第四,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關係。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舉措。目的是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的宗旨意識,樹立群眾觀點,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這次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為重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也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題中應有之義,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新形勢下的生動體現和具體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