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一個古老而又令人向往的話題,是人追求的永恒目標和最高價值,但在追求這一目標和價值的過程中,卻充滿著艱辛和曲折。這一方麵來自於人同自然鬥爭的複雜性,另一方麵更主要的是來自於人同人自身鬥爭的複雜性。而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為我們正確揭示了究竟什麼是自由,人又為什麼追求自由以及怎樣實現自由等問題。
一 自由的曆史回顧與探索
在分析、探討馬克思主義自由觀之前,有必要先對自由理論的發展做一簡單回顧,這樣做有助於我們的研究,因為任何理論的發展都有其淵源,都有一定的曆史繼承性。了解這些就可以更好地把握理論精髓與實質,也可以更好地應用理論指導實踐。
第一節 古代自由思想的萌芽
任何一個事物的產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必然因素。自由思想的產生也不例外。因此,要完整而正確地認識自由,必須要從自由思想的萌芽談起。
一、古希臘古羅馬的自由萌芽
在人類發展史上,特別是在西方文明史中,古希臘古羅馬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整個西方文明就開端於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其中最值得西方人自豪和炫耀的就是對自由的表白和追求。之所以能在這裏產生自由意識,是與當時這兩地的生產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明分不開,這種生產方式和文明就是城市生活和城市文明。在古希臘古羅馬,城市和農村結為一體,人們既可以在農村從事生產勞動,同時又可以在城市過城市生活,他們把自己就稱為市民,正是有這樣一種生活,產生了城市文明,從而為自由的萌芽奠定了政治、經濟和文化基礎。
1、民主政治為自由的萌芽奠定了政治基礎。古希臘古羅馬的市民認為:城市所擁有的一切,也就是他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市民之間就像朋友一樣,無職業的隔閡,也無不平等可言;城市就是由平等的市民構成的共同體,市民有權參與城市的各種政治活動。這樣的一種政治模式,亞裏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將其總結為“自由和平等的公民在一個合法界定的法律體係之下結成的倫理——政治共同體。”〔1〕在古希臘人的思想中,自由是相對於約束而言的,自由意識的覺醒是從反抗權力壓迫開始的。如從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中,可見一斑。普羅米修斯不畏強權,堅信信念的精神不斷鼓舞著世人追求真理和自由。在古羅馬人那裏,對自由的擁有則是通過平民與貴族的權力鬥爭開始的。通過鬥爭形成了開保護自由之先河的羅馬法(《十二銅表法》)。在這部法律當中涉及到了人權法、物權法、繼承法、訴訟法等,從中羅馬人可以找到保護自己權利和自由的武器。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雖對自由的理解和取得有所不同,但其實質是一樣的,這就是自由必須建立在平等之上,而且通過民主政治建設才能擁有。平等是民主的核心,民主是自由的前提。無論是在古希臘,還是在古羅馬,民主政治建設都經曆了許多波折。如在古希臘先後經過梭倫改革(公元前594年),克利斯提尼的“貝殼放逐法”(公元前509年),伯裏克利時代(公元前5世紀)之後才得以建立。同樣,在古羅馬通過前後三次撤離運動(分別是公元前494年、471年和449年),羅馬平民最後為他們自己爭得了民主權利。
當然由於生產力水平的有限,古希臘古羅馬人對民主和自由的認識都是狹隘的。他們的民主局限於享有公民權的公民圈子裏,對外域人和奴隸則毫無民主可言,所以不是普遍意義上的民主。他們對自由的追求,不是個體向城邦的要求,而隻是在同其他政治共同體的關係中爭取做自由民的權利而已。對此我們應客觀地予以評價。
2、商業貿易為自由的萌芽奠定了經濟基礎。在古希臘古羅馬,商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一方麵自從人們建立起城邦,過上了穩定生活以後,商業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另一方麵則是由於各城邦資源匱乏,不得不進行商業貿易往來。如當時希臘半島缺乏穀物和樹木,必須要從地中海東岸進口才能滿足其需求,而進口這些物品的條件就是拿當地盛產的葡萄酒和橄欖油進行交換。這樣商人也因此而產生。商業使古希臘古羅馬日益變得富強和繁榮,商人們的經濟地位也日益變得重要和顯赫。但是在當時以貴族為社會主體的城邦裏,商人根本被瞧不起,更談不上參與城邦的管理。雖如此,但事實卻不以貴族的主觀願望為轉移,當商人擁有了大量財富之後,他們就開始謀求政治上的權利。梭倫改革就是這一社會曆史的產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撞開了貴族製的政治堡壘,使政治向全社會開放,從而使商人憑其財富進入了政治領域,並掌握了一定的權力。不僅如此,古希臘古羅馬也開始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商業不僅給民主政治帶來了物質保障,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商業為其注入了追求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