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謀長出自己想法後,幾個中將和大將,有讚同的,也有反對的。 Ww WCOM
讚同就不多了,他們也認為日本沒有必要拿有限的國力同國防軍拚個你死我活。畢竟,國防軍已經不止一次打敗帝**隊。
反對的人理由也很簡單,帝國損兵折將,必須讓國防軍血債血償,把國防軍徹底打敗。
用他們的話帝國放棄國防軍後,帝國在展,國防軍同樣在展。而帝國和國防軍之間早晚都有一戰。等國防軍同樣展壯大以後再去收拾他們,那帝國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不是更大。”
這個分析,參謀長非常認可。但如果讓海軍馬上出兵進行報複,參謀長肯定不會同意。
“都閉嘴,你們難道不清楚,為了報複國防軍,我們海軍前前後後一共損失多少艘艦艇嗎?現在國防軍不僅裝備了魚雷艇,還裝備了連帝國都很少裝備的潛艇。你們,帝國還要損失多少艦艇才能消滅國防軍海軍。帝國損失這麼多艦艇後,帝國海軍的整體實力還能不能在亞洲排第一,別為了一個的國防軍把帝國海軍的未來給賭上,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番討論後,海軍大臣最後同意了參謀長的想法,暫時隱忍。
第二把海軍戰敗的消息報告皇後,皇大怒,恨不得直接把高雄中將拖到大殿自己親手砍了,然後用來泄自己怒火。
最後,經過海軍大臣一番分析,再加上國防軍確實沒那麼好打,皇最後也選擇了隱忍。
用至少一年時間,大規模展海軍和6軍,等日軍有了足夠強大的實力以後,再出兵報複國防軍。
當然,海軍損失這麼大,如果讓日本獨自承擔這個損失,皇肯定辦不到。
要知道,光拿著損失的軍艦,前前後後的建造費用就有千萬兩之多。
為了減輕國內壓力,進一步增加海6軍實力,在海軍大臣提議下,皇直接就把泄目標轉移到大清朝廷和北洋軍身上。
國防軍日本人收拾不了,但收拾懦弱的大清朝廷和北洋軍,日本人還是很有信心的。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日本決定隱忍,暫停報複國防軍的決定一出。
幾時間,朝廷和北洋軍就先後收到消息。
震驚之餘,他們馬上撤了集結在邊境線上的重兵,並且徹底放開關卡。
這樣一來,連續作戰近兩年時間的國防軍,難得迎來一個短暫的寧靜。
這時,國防軍四個主力軍已經全部整編並且換裝完成。各軍缺少的重炮,因為要從德國購買,也在一步一步列裝部隊。
表麵上看,如今的國防軍正一步一步朝著好的方向展。
但是,看完孫烈臣送來的報告後,楊興國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因為,四個主力軍布置得太分散了。更重要的是是,其中過六成的兵力都要擔負起邊境防禦和防守地方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東三省境內一旦哪個地方出現突情況,各省最多隻能集結出一個師的兵力去增援。至於其他部隊,因為要防守邊境和地方,根本不能動。
“參謀長,你沒有看出來,我們地盤雖然大了很多倍,兵力也多了近三倍,但手裏的機動兵力卻越來越少。先不將來入關,就拿我們和俄國接壤的邊境線來,一旦俄軍入侵,吉林和還龍江兩省,最多隻能抽調一個師的主力去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