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師範學校(原直隸省立、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河北省立大名師範學校,簡稱大名七師;現邯鄲學院大名分院,簡稱大名分院)迎來了她90歲華誕。回首她90年創辦、複建、發展的曆程,修編她90年教學、管理、成長的曆史,對於把年輕一代培養成為“四有”新人,高揚這所曆史名校的光榮革命傳統和辦學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名七師創辦於1923年,校名為“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28年民國政府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學校隨改稱“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33年河北省教育廳行文規範全省中等學校名稱,學校改名為“河北省立大名師範學校”。從大名七師創辦,到1937年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辦,曆經14年,共招收20個班次,915名學生。大名七師在這十幾年的崢嶸歲月裏,走過了一個極不平凡的曆程。創辦初期,以謝台臣校長為首的廣大進步師生,高舉“五四”運動科學與民主、反帝反封的旗幟,實行教育革新,提出“以作為學”的辦學方針,為辦好這所新興的師範學校,培養適合發展農村教育的合格師資;為推動直南、豫北、魯西一帶新文化運動,提高廣大民眾文化素質,建立中共大名七師地下黨組織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特別是1922年在北師大加入中共黨組織的時任中共豫陝區委委員的馮品毅同誌,1926年8月被聘來任校英語教師,10月就發展了劉大風等5名學生黨員,並建立中共大名七師特支。1927年4月校長謝台臣、教務主任晁哲甫、訓育主任王振華、總務主任高韶亭等學校領導人全都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我黨掌握了學校領導權,大名七師成為直南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黨的幹部的地下黨校;成為造就革命誌士,輸送革命人才的策源地。1929年學校從北大、北師大、燕京、輔仁大學邀聘李夢齡、張蘇、王冶秋、張友漁、千家駒等20多位中共黨員、進步知識分子來校任教,為學校注入了活力,使大名七師革命形勢如火如荼。全校300名師生員工中,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100餘人,“反帝大同盟”等黨的外圍組織成員100餘人,革命力量占全校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以上,大名七師真正成為一個由國民政府經辦,為共產黨培養人才的搖籃。從這裏走出了王從吾、平傑三等41位共和國省部級以上高級幹部;廉之真、栗彙川等100多位司、局級領導;趙紀彬、田辛甫等幾十位著名專家、教授、學者;還有張衡宇、解蘊山等40多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民族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獻出寶貴生命,成為革命英烈。1945年5月,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宋任窮等軍政領導路過大名,親臨大名七師舊址,瞻仰了謝台臣紀念碑,聽了關於大名七師革命事跡的介紹,稱讚謝台臣是革命教育家,大名七師是一所革命學校。
1956年,經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學校在原址複建,定校名為“河北大名師範學校”。時任河北省委書記兼省長的林鐵同誌,委托著名書法家張步舟題寫校名。學校從複建到2004年升格為“邯鄲學院大名分院”,曆經47年,共招收331個班次,15654名學生。從1956年到1966年學校招收一年製輪訓班、培訓班;二年製速師班、中師班;三年製普師班。期間,學校還組織師生經常到農村接受教育,學工學農,接受鍛煉,並建工廠一座、640畝農場一個,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1959年,學校文工團演出的文藝節目被中央和省人民廣播電台錄用,產生廣泛影響。1966年“文革”開始到1971年的5年時間,因“動亂”學校停止招生。1972年開始招收推薦的工農兵學員,培養目標是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這些學生學曆參差不齊,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年齡大小懸殊,教學與管理十分困難。1977年恢複高考,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的整體工作一步一個台階向高層次躍進,領導班子堅強、規章製度健全、師資力量雄厚、生源質量較高。1977年至1980年4年時間招收的是參加統一考試,具有高中或同等學力的學生,學製兩年,培養目標大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教師。1981年至1999年19年時間,恢複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學製三年,培養目標為小學教師。這個時期學生文化水平高、求知欲望強、個人修養好、生源質量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畢業後繼續深造,紛紛考入專、本科院校。據不完全統計有200餘人進入北大、清華、人大、中國政法、東北師大、河北大學、河北師大等全國、全省一流學府讀研、讀博、做博士後,有的甚至出國深造。2000年到2003年4年間,由於改製,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招收具有初中學曆的三年製中師班和五年製小教大專班。專業設置主要有:音樂、體育、美術、英語、計算機等。1977年至2003年26年間,學校各項工作長足發展,成績斐然,畢業生受到了邯鄲行署、市府,地委、市委和各級用人單位的好評。一是通過舉辦六十、七十、八十年三次有省、市領導,部分擔任過國家級、省級領導的老校友參加的校慶活動,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國家媒體和省、市媒體都進行了報道,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二是學校響應中宣部、國家教委、團中央的號召,組織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績卓著,1988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教委、省團委聯名授予“河北省大中專學生興冀成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紅旗單位”稱號,省教委組織全省大中專院校黨委書記、團委書記在學校召開了現場會,中宣部、國家教委、團中央聯名授予全國“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三是1989年學校運用係統工程原理,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新格局的做法,被河北省委《快報》登載,得到省委副書記李文珊同誌的肯定,並責成省委宣傳部、省教委組成聯合調查組來校調研,要求在全省大中專院校推廣,在省市級各種報刊登載,參加全國中師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