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方麵強調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建設工程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擬用5年時間對7.88萬戶34.6萬人口實行整體搬遷,是“十二五”期間最大的民生工程。這一戰略目標旨在徹底拔掉寧夏中南部貧困地區窮根,為未來幾十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夯實基礎。
2012年,在區、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已完成9.3萬人的生態移民搬遷工作,為全麵完成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建設工程開了個好頭。但完成生態移民搬遷任務隻是實施這一民生工程邁出的第一步,如何使生態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逐步致富”,如何確保生態移民安置區能在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的目標任務,則是擺在全區人民麵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寧夏大學第六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今後學校要積極“搭建平台,創新政策,暢通渠道,健全機製,擴大社會服務的領域,深化社會合作的內容,在為社會服務中提升綜合競爭力,以高水平社會服務支持高水平人才培養。”為貫徹落實學校黨代會精神,全校上下統一思想,迅速行動起來,按照“寧夏大學服務自治區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五年行動計劃(2011~2015)”統一部署,主動與區、縣各級移民局(辦)聯係對接,並與固原市原州區聯合成立了生態移民研究中心。西部發展研究中心積極搭建研究平台,精心組織廣大師生和科研人員投身到這一民生工程中去。
一年來,廣大師生和科研人員深入到全區山川生態移民搬遷工作第一線,跟蹤生態移民搬遷的全過程,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與基層幹部舉行座談會等方法,搜集到生態移民區社會治理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認真梳理,從生態移民區的政府行為、社會管理、產業發展戰略、移民生計策略、移民文化調適及發展能力評估等方麵進行了認真分析總結,形成了17篇關於生態移民社會治理及相關內容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為了及時反映我校服務生態移民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並為各級政府提供工作參考,我們又編寫了《2012年寧夏生態移民藍皮書》。
本書既是寧夏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能力的體現,又是寧夏大學“211工程”三期建設的標誌性成果。我認為該書的出版為寧夏後續生態移民工程的科學、合理、深入進行提供了部分社會管理理論支撐和實踐成功經驗推介,並針對實際存在的社會管治問題提出了一係列合理化建議,對於進一步推動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寧夏大學黨委書記
齊嶽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