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蕩世界中的民族問題
民族和階級、國家一樣,都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產物,是一個曆史範疇;它們都不是人類社會一開始就存在的,也不會永恒地存在下去;它們都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都有自己特定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社會發展規律。
民族形成之後,為了生存和發展,必然要與其周圍的其他民族發生來往交流。首先是經濟上要互通有無,相互依存,形成互相離不開的依存關係;其次,隨著經濟的交往,也就產生了文化交流和語言的溝通;隨後,各個民族和民族國家也就發生了政治上的聯係。特別是進入近現代社會,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的聯係,更加頻繁和錯綜複雜,這種聯係和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的進步和發展。這種來往交流,既有互助合作和友好交流的一麵,也有碰撞和衝突的一麵,這就會產生民族問題。
民族問題可以說與民族相生相伴,有民族就會有民族問題,這是一個極為複雜、敏感的重大社會問題。民族問題的複雜,源於民族眾多和彼此不同。全世界200多個國家,據說有3000多個民族①,他們都以獨特的特點,顯示自己的個性和存在。他們互相聯係與交流,構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形成了極為複雜的民族關係,並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民族問題。民族問題的敏感,源於它涉及民族感情、民族意識和風俗習慣,這些往往交織在一起。對一些問題的處理稍有不當,就會導致強烈的反映,特別是當它與宗教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反映就更異乎尋常,這是我們必須注意和認真對待的。民族問題的重大,源於它涉及經濟、政治、文化、語言、思想意識形態、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並且貫穿於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全過程。對這些問題的處理,稍有不慎,便會釀成重大的社會問題。因此,黨中央認為“民族、宗教無小事”,為我們指出了一個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方針。
當今世界,各民族之間的聯係和交往更加頻繁,特別是在經濟一體化的推動和互聯網發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但是,各民族之間的碰撞衝突也時有發生,甚至引發戰爭。造成人類兩次重大災難的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就緣自民族問題。
(一)20世紀,民族問題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當今世界上的3000多個民族,分別生活在200多個國家中,就是說世界除少數幾個國家是由一個主體民族占絕大多數(其中還有極少數異族人民)外,其餘絕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的國家,有的有幾個,有的有十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民族,如俄羅斯據說有130多個民族。所以說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有民族問題。就是幾個主體民族占絕對多數的國家,也有種族問題。當世界進入發達的資本主義時代,幾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鼎盛時期,他們憑借擁有巨大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別的民族和民族國家實行壓迫和剝削,以攫取最大限度的壟斷利潤,侵占其他民族國家的土地,掠奪其他民族國家的資源,擴充自己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當世界市場和資源地被瓜分完了,一些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就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要求獲得與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場,這時的民族矛盾就以民族國家的形式出現,幾個帝國主義國家以民族國家的形式去掠奪別的民族國家的資源和市場。20世紀造成人類重大劫難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民族問題引發而成為戰爭的導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塞爾維亞青年加·普林西普於1914年6月28日在薩拉熱窩刺殺了奧國皇儲弗蘭茲·斐迪南拉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大戰的結局卻未能如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統治者所願,戰爭的結局是奧匈帝國解體,奧斯曼帝國垮台,俄國沙皇被推翻。在這三個帝國主義國家垮台的廢墟上建立起一係列獨立的民族國家,諸如芬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南斯拉夫、土耳其、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也門、埃及等20多個國家。戰爭期間還發生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使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運動進入了一個曆史新紀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樣是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爭奪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市場的帝國主義戰爭。隻是由於蘇聯的參戰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才轉變為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這場戰爭促進了民族主義浪潮和民族解放運動日益壯大,在歐亞大陸湧現出一批社會主義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在亞非拉和大洋洲先後建立起近百個民族國家。新興的民族主義浪潮摧毀了整個帝國主義的殖民體係,改變了20世紀初期世界民族被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的格局,這些新興的民族國家組成第三世界,成為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