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園冶注釋 (明)計成 著 陳植 注 中國建築出版社 1988年5月
47、長物誌圖說 (明)文震亨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4年5月
48、閑情偶記 (清)李漁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年1月
49、士與中國文化 餘英時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50、中國建築的文化曆程 王振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12月
51、中國民居與傳統文化 易濤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52、中國古建築文學意境審美 劉學軍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8年9月
53、凝動的音樂 梁思成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8年4月
54、詩畫同源與山水文化 李亮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55、四麵圍合·中國建築·院落 眭謙 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
56、人居相依 沈克寧、馬震平 上海科教出版社 2000年1月
57、禪與園林藝術 任曉紅、喻天舒 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6年12月
58、建築是首哲理詩 趙鑫珊 百花文藝出版社 1998年10月
59、人,詩意地安居 (德)海德格爾 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4年5月
“知識能改變命運”。一百多年來,美國思想家愛默生的這一名言,不知給了多少青年人以莫大的鼓勵。但對我來說,雖然從小也能盡力汲取知識,卻總是改變不了“遇事多不順,征途常坎坷”的命運。六十多年來,“一帆風順”、“一蹴而就”之類的成語,仿佛一直與我無緣,而《晉書》所言之“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蘇軾詞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哲言,卻似乎始終伴隨我的行程。對於那些一年可出幾本書的高產作家而言,《樓之詩》的出版隻能算是小事一樁。但對我來講,早在2010年底就形成初稿的這本小書,交送出版社後卻又一波三折,雖已“懷胎十月”,卻難以“一朝分娩”,一向自詡為“辦事高效”的我,竟然也鬧出一個“年初匆匆請人作序,年底遲遲難以出版”的笑話。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麵性,這次更換出版社與重新申請書號的間隙,又給了我可利用節假日再次對書稿進行補充與勘誤的良機,並借此補入了詩界前輩對拙詩的一些評析。也許,這正如陸遊詩中所說的“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吧!
“一個籬笆三個樁”,在更換出版社的“折騰”之中,承蒙林文詢、薄秀政兩位老師和黎光成老弟的指點與協助,華西都市報的楊仕成先生還為本書的“漫畫詩”配圖添彩。古人曰:“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對於數十年人生中每前行一步所得到的關心與支持,筆者都未敢忘懷,特借此機會敬致謝忱!
此外,還須作出兩點說明。其一,本書中涉及到居住文化方麵的一些文字,筆者在寫作過程中曾參閱和借鑒了許多專家的論述,為不掠人之美,特將參考書目列後,一並表示由衷的感謝!其二,本書中的插圖,除了所選用的中國曆代名畫之外,雖大多為本人及金房同事的攝影習作,但也引用了部分技術資料中的圖片。由於無法查實圖片作者,故多未署名,謹在此深表歉意!同時,歡迎這些圖片的作者與筆者聯係,以便當麵拜謝,並補奉應予的稿酬。
特此說明!
王曉白
2011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