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客偶來清話久,戛簷風擺翠梢長。
——宋·釋行海《竹院》
剝落苔碑秋臥草,荒涼竹院午敲茶。
當時一擲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
——宋·林景熙《鶴林寺》
林花飛已久,芳草雨餘長。人靜槐庭午,簾斜竹院涼。
——宋·張耒《暮春書事四首》
沈沈竹院鎖輕煙,淡淡霞光欲曙天。
遇境偶吟情自逸,逢人話道意無偏。
——宋·釋延壽《山居詩》
道人留談話,竹院寂無聲。沽酒童來緩,題窗詩已成。
——宋·趙汝鐩《訪皇甫道士》
竹院橋廊未放晴,一涼生處綠交橫。
隔林休厭荷池小,風葉時傳潑雨聲。
——宋·張鎡《即事》
池亭竹院,宴坐冰圍處。綠繞百千叢,夜將闌、爭開迎露。
——宋·張鎡《驀山溪》
竹院秋逾靜,柴門晝不開。病先攜老去,懶漸逐衰來。
——宋·吳潛《幽居》(又為:宋·潘獻可《端居》)
習習薰風回竹院,疏疏細雨灑荷漪。
——宋·吳潛《望江南·憶江南》
溟蒙雪影鬆窗曉,狼籍苔花竹院春。
喜聞高閣扶衰杖,竹院秋光漸破除。
——宋·王洋《問訊吉父六首》
出郭尋芳作野行,岩高墅曠水流聲。
草亭日午鸚啼巧,竹院更深月色明。
——宋·章謙亨《祖教寺》
履穿過我柴門客,笠重歸來竹院僧。
三白自佳晴亦好,諸山粉黛見層層。
——宋·曾幾《雪作》
軒窗竹院臨流靜,燈火瓜洲隔岸深。
——宋·晁公武《句》
簾幕蕭蕭竹院深,客懷孤寂伴燈吟。
無端一夜空階雨,滴破思鄉萬裏心。
——宋·張詠《雨夜》
清夜橫斜竹影窗。贏得相思,魂夢悠揚。
玉溪山外水雲鄉。茅舍疏籬,不換金章。
——宋·韓淲《一翦梅》
斜日清霜山薄暮。行到橋東,林竹疑無路。小院橫窗香噀霧。
——宋·韓淲《蝶戀花》
注:噀(xùn)噴的意思。
竹隱高深,夏涼日有清風度。苧衣繩屨。鶴發空相顧。
——宋·韓淲《點絳唇》
裁芳付葉,書愁沁壁,水窗竹院。別來被篝梅潤,暗塵積、舊題紈扇。
——宋·胡翼龍《宴清都》
竹院深深深幾許。深處人閑,誰識閑中趣。
——宋·何夢桂《蝶戀花》
錦箋預約西湖上,共幽深、竹院鬆窗。
——宋·侯置《風入鬆》
爭似群賢,茂林修竹蘭亭。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清歡未了,不如留住青春。
——宋·辛棄疾《新荷葉·徐思上巳乃子似生朝,因為改定》
可堪竹院題詩,蘚階聽雨,寸心外、安愁無地。
——宋·史達祖《祝英台近》
丹爐弄火經年熟,竹院聽琴韻日留。
今旦理髯還一笑,白間時有黑絲抽。
——宋·陸遊《道院雜興》
竹院沉沉聞漏永,玉繩耿耿看星移。
——宋·陸遊《六月九日夜步月至朝真觀》
客約溪亭飲,僧招竹院棋。未為全省事,終勝宦遊時。
——宋·陸遊《自述》
盡道衰翁嬾,乘閑亦出門。修琴來竹院,采藥宿山村。
——宋·陸遊《出遊》
注:嬾(lǎn) 同“懶。
修修萬竹壓康莊,碧玉椽圍一尺強。
——宋·陸遊《自漢州之金堂過沈氏竹園小憩坐間微雨》
已倒玉山回竹院。清香不斷風吹麵。
——宋·葛勝仲《蝶戀花》
竹院鬆庭。犬吠雞鳴。被田家、畫出升平。園林掩映,鞍馬經行。
——元·宋褧《行香子·京山道中》
修竹萬竿鬆影亂,山風吹作滿窗雲。
——元·薩都刺《道過讚善庵》
庭竹影扶疏,清風晚騷屑。
——元·王惲《夏夜》
君家住處多幽趣,繞屋琅玕淨無數。
蕭蕭清韻動天風,冉冉晴陰生綠霧。
——元·王冕 《題魏仲遠筠深軒》
慈竹生堂階,下有諼草花。花竹美相映,親年樂無涯。
——明·妙聲《李氏慈竹軒》
門外蕭蕭竹滿林,袈裟不受一塵侵。
半簾明月三秋影,萬籟清風太古音。
—— 明·吳誌淳《竹外居》
幾竿清影映窗紗,篩風梳月帶雨斜。
—— 明·吳孔嘉《詠竹》
竹間涼露蕭蕭下,樓上浮煙細細回。
——明·王九思《十四夜月與李二獻吉飲》
門外長槐窗外竹,槐竹陰森,繞屋重重綠。
——明·王九思《蝶戀花·夏日》
一枝寒竹護山家,秋夜來聽雨似麻。
嘈雜欲疑蠶上葉,蕭疏更比蟹爬沙。
——明·唐寅《畫竹題詩》
琳琅翠竹風聲在,離離短菊天然態。老梅橫影向疏齋,利名來不睬。
——明·徐石麟《正宮·醉太平》
漠漠輕陰籠竹院,細雨無情,淚濕霜花麵。
——明·張倩倩《蝶戀花》
庭多圍綠竹,家盡釀春醅。
——清·林良銓《蜀州》
林深竹茂青圍屋,一路人家盡石牆。
——清·王昌南《老人村竹枝百詠》
兩枝修竹過牆來,多謝鄰家為我栽。
君若未忘虛竹好,請來粗茗兩三杯。
——清·鄭燮《題竹詩四十五首》
萬竹門外立,一家藏綠陰。
——清·袁枚《小倉山房詩集》
去歲辟地栽新竹,枝葉離披覆茅屋。
竹梢枯盡竿清瘦,久久可以醫吾俗。
——清·蔣廷錫《題小顛墨竹》
見竹知村富,棲禽向晚喧。
——近代·趙熙《中和場人家》
14、水竹清居(68則)
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 ——唐·杜甫
一叢嬋娟色,四麵清冷波。 ——唐·楊巨源
翳翳桑麻巷,幽幽水竹居。 ——宋·陸遊
竹館掩荊扉,池光晦晚暉。
——北朝·周·王褒《山池落照詩》
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
——唐·王維《投道一師蘭若宿》
園廬二友接,水竹數家連。
——唐·孟浩然 《冬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水竹色相洗,碧花動軒楹。自然逍遙風,蕩滌浮競情。
——唐·孟郊《旅次洛城東水亭》
鳥啼當戶竹,花繞傍池山。水氣侵階冷,藤陰覆坐閑。
——唐·祖詠《題韓少府山亭》
自愛賞心處,叢篁流水濱。荷香度高枕,山色滿南鄰。
——唐·錢起《縣中池竹言懷》
野外堂依竹,籬邊水向城。
——唐·杜甫《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苔徑臨江竹,茅簷覆地花。
——唐·杜甫《春歸》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唐·杜甫《南鄰》
拾遺曾奏數行書,懶性從來水竹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