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畫中仙(1 / 2)

引子

相屍是一種技術,一種和屍首對話的技術。中國的傳統是將生死視作同等級事件的,故此民間也有紅白喜事之說。嬰兒降世,是人生的開始,在降生後的十四天,會舉行名為“十四朝”的儀式,滿三十,則為“滿月”,屆時要沐浴,謝神告祖,剃頭畫桃等。所謂人有人倫,屍有屍道,當一個人的人生快要結束的時候,被移到正屋明間靈床上,稱為“挺喪”,待到徹底咽氣之後就是“報喪”“送魂”“做‘七’”,要是正常死亡還會有“吊唁”等,如果是非正常死亡就又必須有“相屍”“招魂”等。不過在現代,有很多的儀式都因為戰亂的緣由而慢慢簡化或者根本消失,原來的種種表示禮節的儀式,現在都慢慢形成了各自的營生手段或者,被當時執行此種儀式的人當做本職效法,或因公或因私。比如舊時民間替產婦接生的“三姑六婆”之列的“產婆”,檢驗屍首查處冤情,司職衙門的“仵作”等。“相屍官”,作為“人死魂歸,消夙平怨”這一繁重禮節被時間簡化後的衍生職業,與古時候“仵作”相似,隻是比“仵作”更為係統,除檢驗屍首確定死因查處冤情外,還有收斂屍首,平息夙願,消除怨氣,送魂歸天等程序。或者可以說,“仵作"隻司冤情,“相屍”則司怨消靈。

人食天地之氣,內傷於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外傷於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屍靠日月之華,內牽氣怨夙戀恨憾停七詭,外掛虛危噬滅孤舍六宜。人有七情六淫之一則身虛氣弱心神不寧,屍有七詭六宜則魂動魄晃於世難消。

小時候爺爺對我說:“我們楊家從他那輩起往上倒三代都是響當當的人物,不是醫術高明懸壺濟世,就是心思縝密查冤除奸。”也盡管那個時候的我連“響當當”到底具體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爺爺話不多,他最大打感慨就是“我爺爺沒出息生了我,你爺爺沒出息生了你。”不過即便如此他也穿插在我美好的童年裏,等我稍微長大了點才從爺爺嘴裏知道,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大約到太宗貞觀年間的爺爺是太醫院首席太醫,姓楊名鶴字鵬羽。而在後來,又陸陸續續從爺爺嘴裏聽來了這個難辨真假的故事:

大唐初年,太宗皇帝情緒不好晚上睡覺常常聽到臥房裏拋磚擲瓦,鬼魅呼叫,致使太宗皇帝極度失眠,精神恍惚,遂宣楊鶴,楊鶴見太宗皇帝印堂發黑,隱隱有綠氣纏繞,知曉是玄武門之變後其兄李建成殘魂作祟,診斷片刻後便說:“臣已知病由,待臣取咒禁科符咒化水,融入丹青筆墨,教丹青手畫猛將肖像於門戶,方可無虞,然,丹青手非閻立本莫屬。”太宗遂願,邪祟從此便絕跡。閻立本與楊鶴本為世交,經此太宗浸邪後二人自知,太宗皇帝乃真龍天子,有上天眷顧,其兄李建成殘魂自不敢造次,然而自己和閻立本為保龍體,自是與李建成殘魂結下冤仇,自此定不複安寧。即便如此,也不好就此請辭,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也就隻有這樣盡心盡力輔佐太宗皇帝。閻立本以道釋人物畫著稱,楊鶴自是有珍藏一兩幅,隻是沒想到,閻立本的畫,會救這兩個家族的性命。

唐初,太醫院設立祝由十三科,作為太醫院首席太醫的楊鶴自是對這門神奇的醫術比較熱衷,其本身包含的: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療法,心理療法,催眠療法,音樂療法等自是有不可多言的魅力。某日,楊鶴於自己的府邸初嚐祝由十三科裏的催眠療法,入定之時,忽聞室內有人言語,待楊鶴睜開雙眼,一陣青煙過後,從壁牆上閻立本所畫的道釋人物畫上隱隱走下來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老者自稱慈恩真人,知曉不久閻家與楊家將有滅頂之災,遂借有祝由之術融入的畫作在此顯現,因楊、閻兩家平日樂善好施,積盡陰德且命不該絕,遂願幫楊家與閻家渡此劫難。太宗皇帝創國前殺戮太重,玄武門之變又冤情通天,李建成必會假借太宗之手,除掉楊、閻兩家,至此還是小心為好。話畢,又是一陣青煙,老者身影隨煙消逝。楊鶴猛然之間睜開雙眼,感覺剛剛的一幕似幻似夢,那種感覺很奇妙,明明已經感覺自己睜開了雙眼,卻在事後又再次睜開。得此消息,楊鶴不敢怠慢,但又恐是祝由之術太深奧致使自己產生了幻境,於是立馬出門喚來仆人,仆人回答道:“剛剛老爺在屋內說話,還以為是在喚叫自己,自己並沒有聽清,鑒於老爺在研究醫術時最忌人打擾,又受老爺平時的威嚴震懾不敢貿然進屋,所以隻好等老爺再次呼喚才敢前來,沒想到....”仆人話還沒有說完,楊鶴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馬回道:“備馬,我要去閻府!”楊鶴騎馬馳騁,卻在府邸不遠處見閻立本騎馬卷盡風塵而來,楊鶴於馬上準備開口,沒想到閻立本先說道:“此處人多眼雜,回屋再說!”話畢,二人下馬,進內堂密謀。

貞觀三年,天下大旱,民眾顆粒無收,致使餓殍遍野,瘟疫肆虐,楊鶴知此為慈恩真人嘴中所說的,“大難臨來之際,必天降異象....”遂按照當日和閻立本所密謀好的來行事,二人紛紛上書太宗,楊鶴奏:“方今天下正直大旱,君上每為此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承蒙聖上一直恩寵,但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臣願去災情較重之地,以臣平時所學,為災民略盡綿薄之力.....”閻立本則借口願往並州白馬寺,替純陽真人重繪金身,為災民祈禱。太宗大悅,當即應允。是夜,楊、閻兩宅燈火通明,人語嘈雜,忙至子時,遂見燈滅人寐。翌日卯時,兩輛馬車結伴駛出長安城。馬車上楊鶴對閻立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