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三刻,宮門前早已候著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終於得以入場。他們即使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卻也並不就座,隻是在位上站著,滿臉堆笑、曲意寒暄。宮中賜宴向來有不成文的規矩,品級越低入場越早,待到最後,皇帝才會踩著鍾點壓軸出席。
球場內一時間已是人頭攢動,隻要略一觀察便不難發現,球場東麵是人群聚集所在,而那裏便是後商六大家族所坐之處。
這六大家族聚族而居、設立莊園,甚至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權力之大、財力之厚都是難以估量。這些家族的族長亦是代代相傳、權傾一地。這些年來,皇帝任命的郡縣長官甫一上任,往往還要以族長的意願馬首是瞻。前朝三百餘年,光是六大家族之中就出了太後十三位、皇後十七位,貴妃九位、公六位、侯十八位,尚公主者二十一位,文武百官更是不計其數。
本朝太祖皇位初定,曾經委命當時的太子太傅楊宗康向六大家族提親。最後,也隻有裴氏與朱氏願以庶出女兒相嫁。這庶出女兒的地位如何比得上嫡出尊貴,教育素養亦不能同日而語。然太祖卻不以為忤、反以為榮,聘娶裴氏之女為後,朱氏之女為貴妃。這一舉動無異於是在昭告天下,六大家族仍是當今皇室強大基石,後商一朝也會與前朝一般為世家子弟辟出晉升之道。
後商如今的六大家族分別是範陽裴氏、滎陽郭氏,太原王氏、清河徐氏、瀘州朱氏、許州魏氏,其中又以瀘州朱氏實力最強、在朝之人最多而隱隱有淩駕六大家族之勢。柳長寧心中暗暗計較,朱貴妃、郭端妃、徐淑媛、王婉儀,這些女子不光光是皇帝的枕邊人,也關係著六大家族的榮辱,皇室的家庭與朝堂早已合二為一,可謂錯綜複雜。這皇帝之位即使九死一生地坐上了,也是一生的如履薄冰吧。
皇帝座下,隻有貴妃之位與太子之位還空著,其他的妃嬪皇孫們都已經到了。出場的妃嬪隻有朱貴妃的族妹、吳王之母朱婕妤與剛剛生了七公主的王婉儀而已。其他的妃嬪,即使是位列四妃之首、生了楚王與齊王的端妃郭婕與大長公主的的女兒、被封為淑妃的魏長陽也是托病不出。
太子位右首是皇庶長子燕王李正煬,左手卻是……楚王李正煜。柳長寧微微眯眯起眼,才可以看清簷下陰影裏李正煜的臉。麵如冠玉、眸如寒星,抬眼之間書卷之氣與凜然劍氣水乳交融。現時的他不過十七歲的束發少年,臉上仍有兩分稚氣未退。再過兩年,沈腰潘鬢的說法卻是要為他而改一改了。
再下首,則是一溜四張長幾,分別是四位尚未成年的皇子之位,齊王李正熾、趙王李正爍、吳王李正烱和荊王李正炳。李正熾眉眼之間與李正煜極是相近,隻是溫文之氣更甚;李正爍素有天才皇子之稱,三歲知書、五歲能文,頗得皇帝喜愛;李正烱是朱婕妤之子,也算是朱貴妃的半個侄子,舉手間雍容之氣乍現;李正炳是宮中位份極低的更衣所生,地位與幾位兄長絕不能相提並論,因此神色恭順,行動間也仿佛帶著幾分惶惶不安。柳長寧不由得心中一凜,這些皇子如今尚未束發,過些年卻要為這高高在上的皇位兄弟相殘、手足相爭,或許內心深處早已不是不諳世事的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