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榮
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各有不同的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深深影響著民眾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引領著社會的發展方向。在中國曆史上,儒家崇尚的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核心價值觀,跨越幾千年,成為長期維係中國社會的精神紐帶。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之上,吸收借鑒了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中國的精神旗幟。這種精神是一種理想、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凝聚力和向心力。毛澤東同誌曾經說過,社會主義國家要有“統一意誌”,要“步調一致”。鄧小平同誌指出,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江澤民同誌明確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錦濤同誌多次強調“民族精神”“精神支柱”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了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的生機和活力。在此過程中凝練而成的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等,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體現和生動寫照。今天,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機衝擊下保持強大的發展能力與潛力,其內在原因就在於我們處變不亂,遇難不懼,從容應對,化危為機,在於我們有統一的意誌和堅強的信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引領社會思潮的強大思想武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進入了一個經濟大發展、社會大變革、生活大變化的時代,也進入了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多種矛盾交織,多種思潮湧動,多種信仰並存。原有的價值理念和道德標準受到了嚴峻挑戰,不少人的思想觀念出現了困惑、迷茫、盲從。在紛繁複雜的多樣性背後,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價值導向,否則社會運轉就會陷入混亂,改革發展就會失去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馬克思主義一元化的指導地位,是我們黨在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凝聚和統一社會各階層、各利益群體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維係社會團結和睦、推動社會全麵發展的精神動力。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進一步堅定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促進社會主義製度的鞏固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美國知名學者約瑟夫·奈提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很長的曆史時期內,人們往往把創造多少財富、占有多少土地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強弱的主要標誌。從匈奴鐵騎的呼嘯到羅馬帝國的興起,從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馳騁到大英“日不落帝國”的稱雄,曆史上大國的崛起往往都伴隨著刀與劍的搏殺、血與火的印記。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一個國家要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不僅需要有形的硬實力作基礎,還要有無形的軟實力的強大支撐,否則難以長久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核心價值觀就是這種軟實力的重要內涵和根基。當前,從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巧實力”,到日本首相熱衷推動“動漫外交”,無不反映了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製度模式的較量。值得警惕的是,西方發達國家憑借經濟、科技優勢,加緊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極力推銷他們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特別是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在這種情況下,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進一步凝聚民心、鼓舞鬥誌,有利於提高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民族凝聚力、國家向心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