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一 仙魔傳說(1 / 2)

徒然翻開一本古老的書籍,拂去其上滿布的灰塵,徒然映入眼簾的是那醒目的三個大字—‘仙塵記’,看來這大概就是這本書的名字吧。

據說寫得此書之人,乃是數百年前一位人間界的修真前輩所著,序章中有說道,其人僅以不足百年的時間,在人間界開宗立派,所向披靡,最終渡劫成功得道成仙。

雖然如今這位前輩的名諱已是不為人所知,然而其所著的之內容卻是在人間界廣為流傳,然而,也有人說,這書中所記載之‘仙界’之事,卻不過是一些江湖術士東拚西湊的誑語而已。

如今在這世間之人,已是無從得知那夢中之境,緊緊隻能倚著這些虛無飄渺的傳說,去幻想,去憧憬,也許這是很多修真之人的再世寶典,也許這是很多世俗之人的茶飯之談,總而言之,有人為他去苦修百年,有人卻不屑用其添補爐灶。

這本‘仙塵記’之中所記載之仙界之事,繁雜且美好,虛幻卻又充滿奇異,不得不說,總是會讓人……流連忘返。

‘仙塵記’之仙界篇

萬世之初,輪回之頂,億萬凡間,得到為仙。

仙祖瓊鴻帶領帶‘仙界’諸仙在那九天之上開天辟地,建造天宮三十六處,分封各方仙臣自天罡至地煞共計一百單八位。

‘天罡’之位,皆位列金仙,得稱為‘大羅’,乃各方天宮之帝也。分封造化帝、陰陽帝、移星帝、回天帝、風雨帝、震山帝、騰雲帝、成陸帝、金光帝、江海帝、地鋼帝、五行帝、六甲帝、未來帝、鞭山帝、死生帝、飛身帝、九息帝、元陽帝、降龍帝、補天帝、填海帝、成金帝、無影帝、易形帝、如意帝、花開帝、禦氣帝、洞見帝、返火帝、五雷帝、潛淵帝、飛沙帝、超海帝、成兵帝、七箭帝。其各有威能,司兩界之職。

‘大羅’座下,各有仙將,稱之為‘幻仙’,其數不過七十二位,得稱為‘地煞’將,其為:幽通、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坐火、入水、掩日、禦風、煮石、吐焰、吞刀、壺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隱形、續頭、定身、斬妖、請仙、追魂、攝魂、招雲、取月、搬運、嫁夢、支離、寄杖、斷流、禳災、解厄、指化、屍解、移景、招徠、跡雲、聚獸、調禽、氣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導引、服食、開避、躍岩、萌頭、登抄、喝水、臥雪、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穀、魘禱。此諸將乃行走與諸宮之中,天池之上,護一方之平和,襄助兩界之穩定。

再者其下,乃是數萬‘天仙’,為此‘仙界’萬世之根基。憑‘仙界’之長久,孕‘仙人’之永生,若遇濁氣,則不得永存。

‘仙界’之中,花草皆為至寶,器物皆為神器,若人間得之萬一,則可縱橫一界,逍遙一世。

天規繁駁,凡有違之,必遭惡懲,無論人仙,輕則削仙入凡、禁錮滅族,重則打入魔獄,永無輪回,是為仙道無常、天地之法則爾。

是以仙天之境,乃至上之所,地魔之域,用不得現世。

……

‘仙塵記’之仙魔之戰。

自太古初時,仙祖所貶之初代卑魔,傲自驕狂,以千世之修得窺異能,自封為尊。

魔尊之下,授法教習衍生九九八十一魔使,代為往通人間講教宣魔,時稱亂世之根本。此個中原因不得詳盡,姑猜之,是為得道難而墜魔易。是時魔域乃得千萬之眾,一時頗盛。

仙祖得下界守卒之訊息,乃統‘仙界’三十六帝、七十二將往伐魔域,史稱仙魔初戰,然仙祖未明魔域之能,遂失三十六帝之八、七十二將之半,蕭蕭歸天。

此戰之後,魔域得以壯大並統禦凡間,此後千載之下,凡間不得明光,凡人與亡靈同域,是為黑暗之期。

千載之中,魔尊壽窮,魔域乃分為八,是時稱為四陽魔尊,四陰魔尊,分陽為乾、震、坎、艮,而陰為坤、巽、離、兌。

分後數百年間,陽尊乾滅其餘七尊,一統魔界,自諳為魔尊二世,而數年後,統魔界之眾往攻天庭。

此稱為仙魔終戰,魔界之勢不複初代之威,且仙祖更已是通曉魔域之能,遂自‘仙界’至凡間,由凡間入魔域,魔眾終為所敗,二世魔尊亦為仙祖所弑,然‘仙界’之軍亦是損失慘重。

自此之後,仙祖斬斷三界之通道,僅留升仙之法於凡間,稱之為‘仙緣神殿’,然常人若得自行功成,亦可渡劫升仙,此中難為不足為外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