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代序:科學發展 加快發展(1)(1 / 3)

為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

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部署,確立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宏偉目標,習近平同誌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時代號召。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立的“兩個一百年”目標之一,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今後幾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我們必須緊跟全國發展步伐,圓滿交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川答卷,奮力譜寫中國夢的四川篇章。

近幾年來,四川奪取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後恢複重建的巨大勝利,全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為今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四川作為西部省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的基本省情沒有根本改變。四川經濟總量在全國靠前,人均水平靠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滯後於全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不發達;產業層次偏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外向度不高;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盆周山區貧困問題突出。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充分看到困難和挑戰,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責任感、慢不得的緊迫感,集中力量打一場全麵小康決戰決勝的總體戰。

現在離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隻有屈指可數的七八年了,時間緊、任務重。四川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必須堅定地確立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同步,就是到2020年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趕上全國當年水平。實現這一目標,今後5年至關重要,要保持快於全國的發展態勢,到2017年實現省第十次黨代會確立的“三個翻番”“五個提升”目標,為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全麵,就是既重視全省整體全麵小康,更注重以縣為單位的全麵小康,增強區域、城鄉發展的平衡性;既在經濟建設上實現重大突破,也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全麵進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既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更注重提高增長的質量與效益,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小康,核心要義在富民,發展成果必須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重視總量更重視人均,重視平均數更重視大多數,最終要讓絕大多數城鄉家庭和群眾實際生活水平有顯著提升。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根本要靠發展。發展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省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符合黨的十八大精神,符合四川實際,要一以貫之抓落實,一張藍圖繪到底。從四川發展現實和與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出發,必須牢固確立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指導思想。這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更高起點謀劃發展的鮮明取向,是更大力度推進發展的根本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推動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麵小康跨越。

二、全麵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四川“兩個跨越”

發展戰略是在一定曆史階段關於發展問題的全局性抉擇。推動四川“兩個跨越”,要堅持和深化曆屆省委治蜀興川思路,緊扣四川發展主要矛盾,實施事關全局和長遠的“三大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發展格局、培育競爭優勢、增強發展動力,走具有四川特點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之路。

(一)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構建全省競相發展新格局。綜觀國內外發展,多點多極支撐是發達國家、地區的普遍特征和經驗總結。四川區域發展差異明顯,單極支撐格局突出。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符合四川省情特征,對於優化全省重大產業和城鎮布局,全方位激發各地發展活力,塑造區域發展新版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要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時,著力次級突破,夯實底部基礎,形成首位一馬當先、梯次競相跨越的生動局麵。

提升首位城市,就是支持成都領先發展,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成都要樹立全球視野,追求更高目標,在全國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中進一步提質升位,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到2017年經濟總量力爭達到1.6萬億元,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進程中走在中西部地區前列。要推動全麵轉型升級發展,促進城市建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增強核心競爭力。要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轉變,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引導部分產業向其他市(州)轉移。要提高國際化水平,成為國內外產業、資本、人才彙聚西部的首選地。要推動成德綿眉樂資遂同城化發展,把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設成為西部最具實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更好地發揮成都的帶頭、帶動、引領、示範和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