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教育武裝青年學生,是培養和造就千百萬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百年大計,也是我們贏得未來,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的根本保證。

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科學理論。從狹義來說,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和學說的體係;從廣義來說,馬克思主義還包括後人對它的發展。

一百五十多年以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實現了人類認識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他們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創立了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秘密的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總趨勢,在人類思想史上樹起了一座前無古人的不朽的豐碑。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指導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工人運動蓬勃發展。

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俄國共產黨並領導無產階級在人類曆史上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階段,開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

當馬克思主義在歐洲和北美工人運動中傳播的時候,中國人正在向西方國家尋求資產階級革命的道理。當時,各種思想流派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中國仁人誌士茫然不知所措,正當此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從此,毛澤東同誌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領導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鬥爭中,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在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一係列有益的探索。因此,毛澤東思想實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

黨中央第二代領導核心鄧小平同誌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了一係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觀點和方針政策,科學地闡明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曆史性課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實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

進入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跨入新的世紀以後,江澤民同誌又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從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曆史時期“什麼是共產黨,怎樣建設共產黨”的時代課題,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

當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失敗了,對此,鄧小平同誌在1992年南巡談話時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讚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82頁、383頁。)

綜觀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曆程,雄辯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並使之代代相傳是中國共產黨的曆史責任。在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和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強調高校堅持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需要

高等教育事業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三條也明確指出:“國家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遵循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的高等教育事業。”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並將此作為必修課,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標誌和本質體現。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高校普遍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幾十年來其間雖有內容上的調整,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教學並未中斷,在當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更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開設好。

2.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抵禦“西化”、“分化”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網絡信息全球化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西方敵對勢力加快實施對我國“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各種思潮也利用各種形式進行滲透,其中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高等院校。因而,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體師生員工和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意識形態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就要認真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廣大學生,自覺抵禦敵對勢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