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篤生異人,絕類離群。奮挺大呼,從者如雲。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奄有吳越。金券玉冊,虎符龍節。大城其居,包絡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島巒。歲時歸休,以燕父老。曄如神人,玉帶球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貝南金。五朝昏亂,罔堪托國。三王相承,以待有德。既護所歸,弗謀弗谘。先王之誌,我維行之。天胙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帝謂守臣,治其祠墳。毋俾樵牧,愧其後昆。龍山之陽,巋焉新宮。匪私於錢,惟以勸忠。非忠無君,非孝無親。凡百有位,視此刻文。

——《表忠觀碑》

巍巍仁皇,體合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師傳。維道人璉,逍遙自在。禪律並行,不相留礙。於穆頌詩,我既其文。惟佛與佛,乃識其真。谘爾東南,山君海王。時節來朝,以謹其藏。

——《宸奎閣碑》

天之蒼蒼,正色非耶?其視下也,亦若斯耶?我築上清,儲祥之宮。無以來之,其肯我從。元祐之政,媚於上下。何修何營,曰是四者。民懷其仁,吏服其廉。鬼畏其正,神予其謙。帝既子民,維子之視。雲何事帝,而瘠其子。允哲文母,以公滅私。作宮千柱,人初不知。於皇祖宗,在帝左右。風馬雲車,從帝來狩。閱視新宮,察民之言。佑我文母,及其孝孫。孝孫來饗,左右耆耈。無兢惟人,以燕我後。多士為祥,文母所培。我膺受之,篤其成材。千石之鍾,萬石之虡。相以銘詩,震於四海。

——《上清儲祥宮碑》

書軌新邦,英雄舊裏。海霧朝翻,山煙暮起。宅臨舊楚,廟枕清淮。枯鬆折柏,廢井荒台。我停單車,思人望古。淮陰少年,有目無睹。不知將軍,用之如虎。

——《淮陰侯廟碑》

至險莫測海與風,至幽不仁此魚龍。至信可恃漢兩公,寄命一葉萬仞中。自此而南洗汝胸,撫循民夷必清通。自此而北端汝躬,屈信窮達常正忠。生為人英沒愈雄,神雖無言意我同。

——《伏波將軍廟碑》

維古至人,泠然乘風。變化往來,不私其躬。道本於仁,仁故能勇。有殺有生,以仁為終。相彼幻身,何適不通?地行為人,天飛為龍。惠於有生,我則從之。淮潁之間,篤生張公。跨曆隋、唐,顯於有宋。上帝寵之,先帝封之。昭於一方,萬靈宗之。哀我潁民, 處瘠而窮。地傾東南,潦水所鍾。忽焉歸壑,千裏一空。公居其間,拯溺吊凶。救療疾癘, 驅攘螟蟲。開闔抑揚,孰知其功。坎坎擊鼓,巫師老農。鬥酒隻雞,四簋其。度公之居,貝闕珠宮;揆公之食,瓊醴玉饔。何以稱之?我愧於中。公之所饗,惟誠與恭。誠在愛民, 無傷農工。恭不在外,洗濯厥胸。以此事神,神聽則聰。敢有不然,上帝之恫。

——《昭靈侯廟碑》

瓊崖千裏塊海中,民夷錯居古相蒙。方壺蓬萊此別宮,峻靈獨立秀且雄。為帝守寶甚嚴恭,庇蔭嘉穀歲屢豐。小大逍遙遠蝦龍, 安棲不避風。我浮而西今複東,銘碑曄然照無窮。

——《峻靈王廟碑》

於皇上帝,子惠我民。孰堪顧天,惟聖與仁。聖子受命,如堯之初。神母詔之,匪亟匪徐。聖神無心,孰左右之。民自擇相,我興授之。其相惟何,太師溫公。公來自西,一馬二童。萬人環之,如渴赴泉。孰不見公,莫如我先。二聖忘己,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民曰樂哉,既相司馬。爾賈於途,我耕於野。士曰時哉,既用君實。我後子先,時不可失。公如麟鳳,不鷙不搏。羽毛畢朝,雄狡率服。為政一年,疾病半之。功則多矣,百年之思。知公於異,識公於微。匪公之思,神考是懷。天子萬年,四夷來同。薦於清廟,神考之功。

——《司馬溫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