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秦明哲自附身在張皇後體內降生後的種種異想,經過宮內太醫、太監和宮女們的添油加醋的七嘴八舌的附會傳說,朱厚照便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神話色彩,比如天命所歸、天降祥瑞等等的奉承話就圍在孝宗皇帝及張皇後不停地身邊轉。當然了,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試想,前三朝,皇帝皆非皇後嫡出。從太祖皇帝朱元璋確立了明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開始,到孝宗皇帝朱祐樘,以嫡長子身份承繼大統的絕無僅有。朱元璋確立了明代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本來要傳位於長子朱標(朱標為馬皇後所生),隻是朱標在朱元璋生前就去世了,而且朱標出生之時朱元璋尚未稱帝,馬氏當時還不是皇後。建文帝朱允炆不是長子,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雖是長子,但出生時母親尚未被冊封為皇後,在“嫡”字上還要打一點折扣。明英宗朱祁鎮是長子,生母孫氏時為貴妃。明代宗朱祁鈺是英宗的弟弟,宣宗的次子,生母為吳妃,既非嫡子又非長子,在位8年終因“奪門之變”失去皇位。明憲宗朱見深是英宗的長子,生母為周貴妃。孝宗朱祐樘是第三子,生母紀氏當時隻是宮人,3歲時憲宗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兒子。因此,孝宗和張皇後今喜得貴子,且不僅為嫡長子,又為皇後所生,名正言順,為明開國以來,至今第一人,就宗法社會的明代而言,在關係到皇位繼承的大事上,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武宗從一出生就注定要做皇帝。朱厚照的出生不論對於國家社稷還是孝宗、張皇後都意義非凡。自然孝宗皇帝和張皇後是滿心歡喜,對於臣子們的奉承之言,雖感有些誇張,但也心默認之,諸位看官,試問誰不喜歡聽些順心的話呢,就算賢明如孝宗帝這般天子,同樣也喜歡,隻是喜歡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弘治五年三月某日,天蒙蒙亮,內閣及六部尚書們就率領部下臣工們靜候在文華殿,等候孝宗帝及皇後的駕臨。內閣會同吏、戶、禮、兵、刑、工之六部衙門,忙碌了五個多月的冊封儀式,便要在今日舉行,太子冊封儀式舉行地點設在太和殿。列位臣工們都穿戴一新,不僅六部的尚書們都換上了新的朝服,就連那些清水衙門六科給事中及翰林院的學士都是氣象一新,人人臉帶喜悅之色,文華殿此時是靜寂無聲,諾大的宮殿站滿了黑壓壓的大臣,愣是沒有一點動靜,全不像往日朝會的喧嘩,孝宗帝對待臣工們都是寬嚴並濟,並不限製各部大臣們在朝堂的喧嘩及爭執,而今日,大臣們都靜候等待皇帝的駕臨,就算平時鬧得最歡實的六科給事中及翰林院的學士們,都靜靜地候著,開玩笑,今天是皇帝皇後冊封太子重要儀式,哪個不開眼的敢在這節骨眼上來鬧騰啊。
“皇上、皇後娘娘駕到!......皇上、皇後娘娘駕到!......”隨著由遠及近的內侍們一聲聲的通報,孝宗帝偕同張皇後來到了文華殿,張皇後懷裏此時正抱著小厚照,此時的北京城還有陣陣寒意,小厚照此時被棉襖裹得嚴嚴實實,隻露出了一個小小的腦袋,兩隻亮閃閃的小眼睛骨溜溜地轉來轉去,好奇地打量著諾大的宮殿,這一切對他來說是充滿了新奇的,跟來自後世的記憶相比,此時的皇宮如此真實的躍入眼簾,如何不使秦明哲感到新奇啊。一路行來,但見文華殿呈工字形布局,南向,麵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開6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門,次間、梢間均為檻窗,各開4扇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殿內視野開闊,麵向文華殿大門,一精致的龍鳳交織的龍椅擺在殿內大堂,宣示著皇權的至尊威嚴,秦明哲兩隻小眼睛此時都有些轉不過來。
“微臣恭迎皇上、皇後,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大臣們齊涮涮恭伏於地,三呼萬歲,打斷了秦明哲的視線,眼神停留在一幹眾臣的身上。
“諸位愛卿,平身吧!”孝宗帝威嚴的掃視了眾位大臣一眼道:“諸位愛卿,朕自登基以來,至今已有五年,自去歲皇後誕下照兒以來,已有五個月了,今天召諸位前來,是為延續我大明的國祚立一儲君,冊封皇子厚照為東宮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