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星空(六)(1 / 3)

劉丹寧曾經也來問過雲瑾,雲瑾隻是對他說了自己的觀察結果,那就是普通人僅僅是肉身、精神、靈魂等等互相聯係著,心底最深處的意識中渴望著互相接近,但是卻沒有好的辦法,因此普通人永遠也缺少一種安寧的感覺,直至大限來到的一刻,才能得以安寧。古人說:生者寄也,死者歸也,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他們渴望著從那種永無安寧的感覺中超脫啊。

修行者一旦進入天階,那麼一直分離的各個方麵升華後,開始混同歸一,這時候才會讓靈魂有一種真正的歸家的感覺,會從靈魂裏覺得特別安寧,所以修行者經常會沉迷於這種感覺。

劉丹寧想起自己在進入天階時候的感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然後又投入了實驗與思考中,期望能夠從科學角度對修行進行準確的闡述。

不過雲瑾也告誡他,修行也好,科學也罷,其實都是在天地內打轉,他們應該從更高層麵去考慮,修行與科學畢竟還是有區別的,雙方都有對方涉及不到的領域。

劉丹寧與雲羅二人聽過後,思考了很久,才決定從這個時候開始,把重心放在對混沌的研究上。既然混沌是萬法之源,那麼隻要在這方麵取得一點點成就,那麼對整個新科學體係的研究會有質的促進。並且作為修行者,追根溯源更是本分。

二人自然是從各自擅長的方向入手。劉丹寧開始對星空裏一些奇異現象進行研究,譬如黑洞,譬如天地邊緣的無法地帶。而雲羅此時已經修行到了天地內的巔峰,也嚐試著開始解讀天地邊緣從無法地帶到正常宇宙的變化。

就在二人投入各自的研究不可自拔的時候,時間來到2090年,這一年,瑪雅人和翼人在經過與華國的七年交流後,終於決定以特別行政區域的形式加入華國,全部總稱華夏。特別行政區域內的內政自理,不過需要統一軍隊,而且外交保持一致。

華國國內還是有點不同聲音的,不過因為那兩個種族已經進入星空無數年,他們的很多經驗是華國無法比擬的。雖然華國的科技體係飛速發展,但是還需要實踐與沉澱,別人的經驗剛好能夠在這方麵補足。

而他們的科學家來到華國科學院交流的時候,卻一頭霧水,對於基礎科學的基石,天人一體的方法論,他們隻能從字麵上理解,但是完全無法應用到自己的科學體係裏。他們隻能在應用科學上照搬華國的一些成就。

相反,華國對於他們現在的科技體係卻很容易就弄明白。對於他們針對各種宇宙環境所做的細微改變,華國科學家們一分析後,就恍然大悟。這使得華國的應用科學大大跨前了一步。

這種狀況,讓其他兩個種族不得不派出新生兒前來華國這裏成長學習,以期將來在科學上能夠達到華國的水平。華國卻毫不在意,畢竟華國的文化一直都是從天地本源上著手,底蘊已經被前輩們證明是無比強大的,哪怕華國目前的曆史比不上人家的零頭。而且華國文化的包容性和同化性一向都很強,不是真正熱愛華國文化的人,是學不到精髓的。

令其他兩個種族敬畏的,是華國的修行門派,尤其是天階的修行者,元神的莫大威能讓他們膽戰心驚。不過現在修行者在華國僅僅作為監察者、隨軍行動部門和研究者,淡出了其他的領域。

翼人族還好,瑪雅族異常想學習華國的修行法門。可惜修行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靠刻苦就能有成就的,而是必須基於對道的理解。這讓學習修行的人苦不堪言,完全不能進入狀態。畢竟這種理解,需要的是對文化的深入了解,還必須從心底接受。

翼人族以前也曾經有過修行的美好時代,可惜後來在工業發展後,完全拋棄了修行。雲羅在知道這兩個種族的情況後,嘿嘿一笑,給他們量身定做了各自的修行方法,並按照小說裏的叫法,分別稱為魔法與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