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癡情的高考(1 / 2)

一直困擾著元燕逐的是他的名字。

父親總是諄諄教誨:“我們給你起這名字,因為我們是普通人家,但是希望你有堅強的毅力,哪怕是燕雀,也要有逐鴻追雁的恒心。”

看著父親嚴厲的目光,微白的雙鬢,燕逐總是暗暗下決心要一飛衝天。現實也仿佛應了他的名字,上天慷慨地給了他無數追逐的機會。元燕逐的09年暑假恰逢高中畢業,雖有三月之久,卻突出了一個“痛心疾首”。

“高考”二字仿佛矛盾的普遍性——時時有、處處有,永不停歇地奔騰在他狹小的世界裏。而最致命的是他的戰果慘不忍睹,相對於那一小群勝利者時常不經意地提及,他愈是不願念起,這二字愈是亮相頻繁。

且不說同學聚會、拜見師長時逃不出這一話題。隻說想積極投入社會的懷抱,參加些群體性活動時,這二字仿佛有“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癡情,死死糾纏,不離不棄。

譬如那日,他一時興起,報名駕校,試圖掌握先進技術,告別人力驅動。經過一番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懺悔後,努力鞏固理論知識,夯實基礎,終於通過了科目一的考核。

與師父首次會麵,納上好煙一包,而後雙方就人生觀與世界觀展開深入探討,達成初步共識——共同認識對方,當元燕逐還在為師父的車牌“7458學”——“氣死我吧學”暗笑時,師父問到:“那大學報哪裏?”

“還不知道。”

師父說:“哦,我有個徒弟,你明天和他一起,跟你一樣大,他考了清華呢。”元燕逐滿腔與師父深入交流的熱情忽得就被掐住了,當他得知那位考場贏家是小學同學且此人曾經在考場還是自己手下敗將時,盛夏也突然不再那麼熱了。

再如,飯後與父母散步。父母巧遇舊友,相聊甚歡,那舊友眼光猛然砸來,射得元燕逐一驚,不祥預感陡然襲來。那舊友仿佛要編一本《詩經》,先是起興,觸人興詞:“你們兒子啊?小夥子越長越像樣了!”

父母尚不及回答,她爭分奪秒地接下去:“高考還好哇?應該不錯吧!”

父親麵色暗了下來,不得不相和道:“一塌糊塗,不行!不行!”這一應答,恰給了她一個運用“比”的機會(卻是“比較”的“比”):“怎麼會啊?總比我兒子好吧?”

當今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小康社會裏精神文明也跟緊了腳步,湧現了大量謙遜之人,善用謙虛的言辭壓製良好的境況,又能為下文做鋪墊,反襯事實的驚人。這一手法往往的在宣布考試成績時被靈活運用。

之後這位舊友的表現,與元燕逐的預感完全相符。這位舊友極盡鋪陳之能事,尤其在闡述其不肖子在考前如何不務正業特別是對與電腦、電視為伴的細節描寫堪為敘事文學的典範。

最終,通過“賦、比、興”的巧妙運用,描繪了一位勇於衝破現實束縛、不屑抗爭的少年形象,結尾對648分的成績一筆帶過,點明主旨,一臉雲淡風輕地結束了整段文字的創作過程。

平日騎車轉悠,路過幾家高中,門口大紅榜那些考場英豪的名字又反複刺著失落人的神經;拿起報紙,高考動態霸占著頭條坑位欺淩著敗者的雙眼;更無奈電視機一開,各種文理三甲,漫不經心地介紹著經驗。這經驗其實眾人皆知,古人早就宣告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