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2 / 2)

聯想在過去幾年裏始終是最有價值的國產微機品牌,在成為國際奧委會的全球合作夥伴之後,其品牌價值已經超過600億元。柳傳誌和公司的開創者們也都合法地成為富翁。站在國有企業經營者的立場上看,他們的收入之高令人驚訝,但是從個人財富的角度來衡量,他們與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的那些人還差得太遠。事實上,柳傳誌從來沒有擁有超過1.5%的公司股權,他的薪金也沒有他的繼任者高,但是他在精神上對這家公司擁有絕對的控製權。他的很多話被員工引用。他治理公司的手段,諸如定戰略、建班子、帶隊伍、天條、遲到罰站、公司歌曲、半軍事化的訓誡、宗教儀式般的誓師大會,都讓人充滿了對他和他的企業的好奇。就像聯想是中國企業市場化道路上的重要案例一樣,柳傳誌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表現自己智慧和激情的舞台不是一個企業,而是整個國家。如果我們試圖把這個故事看做一場道德劇,把柳傳誌當做完美主義的化身,也許會失望。

他的迄今為止的生涯一直被一種夢想所引誘,當他出色地實現了夢想之後,依然有新的夢想在前麵召喚。20年前,他的夢想是讓他的企業達到200萬元的銷售規模;10年前,他的夢想是讓國產微機占領中國市場;而現在,他的夢想是讓聯想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聯想的故事是由一種信念衍生出來的。這種信念是:相信任何人都會追求完美,都擁有無限激情去創造美好的東西,隻要賦予他們適宜的環境,他們一定能成功。然而這個故事中還有著某種強烈的中國味道。在過去20多年裏,我們的國家始終在新與舊的激烈衝突中掙紮著前進。如果你屈服於舊體製,你會被淹沒其中,如果你公然反抗,你會體無完膚。聯想的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掌握了與舊製度相處的方法,同時又以驚人的堅忍、耐心和技巧與舊製度中令人作嘔的弊端周旋,一點一點地擺脫束縛,走向新世界。

這個公司的曆史告訴我們,什麼是夢想,什麼是現實,在夢想與現實之間創造偉業必須走過的那座橋梁又在什麼地方。在聯想20年的曆史中,輿論在大部分時間裏充滿了對它的讚美。但是從2004年1月開始,批評它的聲音忽然強烈起來,各種各樣的言論組成了“聯想危機論”,媒體也開始以發表聯想的負麵消息為樂事。奇怪的是,這局麵反而讓我了解這家公司的念頭格外強烈起來。不過,我在調查這家公司的最初幾個月裏,並未打算把它寫出來。有一天我旁聽聯想的內部會議。當時公司剛剛完成一次大規模裁員,引起議論紛紛。毫無疑問,這是聯想的艱難時刻。在場的幾千員工都想聽聽柳傳誌說什麼,於是他走上台去,發表一個簡短的演講。當他說到自己在過去20年間犯了很多錯誤、因此影響了很多人一生的命運時,我被他的坦率和真誠感動了。就是在那一刻,我決定寫一點什麼。“這不隻是一個人和一個企業的曆史,”我對自己說,“也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曆史。”

於是我開始寫這本書。寫作的過程相當艱苦,但卻自始至終散發著一種迷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