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獎項(2 / 2)

“就拿陳啟明來,你以為他的《論語正義》就是完美的了?他研究國學五十多年光《論語正義》就有六七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有不同,就是因為不停的有新想法。如果他按照你的想法來,估計這輩子都寫不完,更別這麼多個版本了。”

“這……”朱子清還是有些不能理解,這種學術性書籍難道不應該是盡善盡美嗎。

“像這種學術問題,是要用一輩子來研究的。隻要你的作品確實有深度,又沒有什麼不可彌補的錯誤,完全可以先出版。新的想法可以集中起來寫到下一部書裏。”艾建閣指點道:

“閉門造車一事無成,你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給大家看。別人就會提出意見,一些你看不到的東西別人就能看到。反過來也能給你提供新的思路。”

“我回去想一下好吧。”每一個專家學者在麵對自己的研究時都是固執的,不會輕易被人服。哪怕朱子清明知道艾建閣的法有道理,可他還是無法服自己,把不完美的作品拿出來。

這同樣也是付出大量心血後的表現,隻有付出了才知道珍惜。換成純搬運作品,誰管啊。

“如果想不通可以給陳啟明賈其功他們打電話,相信會有所收獲。”艾建閣也知道這事急不來,而且他來找朱子清還有別的事情要,也就沒糾結於這個話題:“豫山文學獎要在今年召開,你別忘了投稿。要是沒時間,學校可以幫你投。”

中國有四大文學獎,分別是舍予文學獎、德宏文學獎、豫山文學獎以及華表獎。前三個都是以著名革命作家命名的,最後一個是新千年時期國家考慮到文學界缺少一個綜合性的大獎,才專門設立的。

四大獎項各有偏重。

華表獎針對的是所有作品,長中短篇、散文詩歌、學術評論等等。但因為出現的最晚,再加上專業性有待提高,所以影響力略有欠缺。

舍予文學獎偏向於戲劇劇本、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德宏文學獎則隻針對長篇。豫山文學獎主要針對於短篇、散文、雜文、詩歌、文學理論評論、報告文學之類的作品。

這四大獎項並不是每年都會舉辦,德宏獎四年一次,華表獎兩年一次,舍予獎也是兩年,豫山獎根據實際情況兩年或者三年一次。

朱子清前年才出道,那一年舉辦了華表獎和舍予獎,隻是他才剛剛出道影響力不足。而且這兩個獎項都沒有最佳新人之類的獎項,所以沒他的份。

去年很不巧輪空,四大獎項去年沒有召開任何一個,大家都沒份。今年有兩個獎項要召開,分別是德宏獎和豫山獎。

明明有兩個獎項要開,為什麼艾建閣獨獨了豫山獎,沒有提德宏獎呢。因為朱子清的長篇沒一部適合拿去參加評獎的。

隻有一個《窗邊的豆豆》在主題上和影響力上能拿得出手,但在內涵上一點優勢都沒有,去了也是陪跑。所以還不如不參加。

反倒是他在詩歌、散文、短片上麵的成就更高,獲得的可能性非常大。

“那就學校幫忙投吧。”能麻煩別人的事情,朱子清從來都不會自己去做。在這麼展下去,他覺得自己有得絕症的征兆——懶癌。

“你呀。”艾建閣哭笑不得的道:“行,回頭我把你的作品整理一下在QQ上給你,你看看沒意見我就幫你投過去。”

“謝謝院長,您先忙,我趕緊回去寫書去。”朱子清點頭哈腰沒有一點名家的骨氣。

“去吧去吧。”艾建閣沒好氣的道。

和艾建閣分開之後,朱子清沒有回自己的房子——他花高價把租的那一套房子買了下來,而是去了宿舍。

宿舍隻有馮正元和哈斯爾在,兩人見到朱子清都是一愣。然後就聽馮正元大叫道:

“哎呀,這是誰呀。怎麼跑到我們宿舍來了。不會是走錯門了吧。”

“打住。不就幾沒回來,你至於嗎。”朱子清道。

“幾?我怎麼記得是幾十。”馮正元道。

“二十四。”哈斯爾神補刀。

還沒等朱子清話,就聽馮正元道:“老哈,你完了。你這麼揭你老板的老底,心他給你穿鞋。”

哈斯爾也是大驚失色,“老板,我錯了,求不扣工資。”

看著這兩個活寶,朱子清無語望蒼。如果這是動畫片,此刻他已經一腦門的黑線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