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贈詩(1 / 2)

詩詞會結束,眾人相繼散去。WwW COM但評委們卻不能散,會後要有聚餐這是國情,讀書人也不能例外。所以高析等十幾位名家在神龍峽某農家樂包了個房間。

排座位也是有講究的。高析作為蜀中文學界的旗幟地位最高,自然坐在了主位,彭淑華坐在他的旁邊。

在場十幾位名家,彭淑華的地位以及成就是很靠後的。之所以能坐在這個位置,一是因為她是女的,二是因為今是詩詞會。彭淑華是專門研究詩詞的,在這方麵的成就上在場所有人都比不上她。所以對她坐在這個位置,沒有人有異議。

“彭老師,恭喜恭喜啊。”

“這次詩詞會有二十多篇優秀作品,再加上子清的《詩論》足以讓雜誌社出一期專刊了。”

坐下之後,大家一邊喝茶一邊聊。話題的中心自然是詩詞會,和彭淑華。

“還是要感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的幫助就沒有詩詞會,更不會有這麼多優秀的作品了。我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彭淑華喜形於色的道。

在場的諸位真正對詩詞熱愛的隻有她一個人,對詩詞的現狀最憂心的也是她。這個詩詞會最早是她創辦的,前幾期效果都不理想。後來高析等人相繼出麵支持,才有了今的盛會。

“同為學者,互相幫助是應該的。現在文學式微,正統文學越來越不受人關注。任何能夠提高文學影響力的事情我們都要去做,還要用心去做。如果詩詞會的模式能在全國普及開來,何愁文學不受關注。”高析慷慨激昂的道。

“是啊,文學式微。不過不管文學再不受關注,正統學術研究永遠都不會過時,早晚有重現輝煌的一。子清的《文化苦旅》和《論語別裁》就在全國備受關注。詩歌不一樣啊,現在詩歌生存的土壤越來越少。再不生改變,我真害怕有一詩歌真的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哪知道,聽過這一番話之後彭淑華反而變得沮喪起來。

聞言,其他人實在不知道什麼好。正如彭淑華所,即便學術再怎麼不受關注。可往大了,它是一個民族傳承展延續的核心力量。

世界曆史上有數不清的民族消亡,就中國曆史。當年強橫一時的匈奴、突厥不都滅亡了。阿拉提代領的匈奴號稱上帝之鞭,抽的整個西方世界都瑟瑟抖,後來不也是在極短的時間消失了嗎。

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文明。純靠血統凝聚在一起,強橫的時候如烈火烹油,一旦走了逆風部族被打散很快就被別的部族同化。中國曆史上因為此類原因消失的民族多不勝數。

漢民族曆史上經曆多少次滅族邊緣,最後都撐了下來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為什麼?文明。

我們是因為文明在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民族。哪怕我們骨肉分離,隻要心中文明的火種不斷絕,終有重聚的一,終有崛起的一。

學術研究就是在研究文明,讓我們的文明始終保持先進,最終得以延續。所以不管學術如何的不受歡迎,國家和民族都離不開它。

但詩歌不一樣,它隻不過是一種文體罷了並非不可取代。如果大家都不喜歡這種文體,還真有可能會被其他文體所取代。

當然,現在大家要擔憂的不是會不會有一種新文題出現取而代之,而是對整個文學體係都不感興趣,在詩歌上表現的尤為嚴重。所以彭淑華才會這麼憂心忡忡。

“淑華不要太擔心,不被重視也隻是一時的,總有一人們會重新拾起對文學的熱愛。再現在詩歌的展還是不錯的,新人不斷湧現。”高析勸慰道。著著不知道怎麼又想起了朱子清:

“喏,眼前不就出了一位詩詞大家嗎。而且古詩詞和現代詩歌都非常擅長。完全沒必要擔心詩歌的未來嗎。”

“就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是朱上午才過的話,你怎麼就忘了呢。”秦懷安也跟著道。

“哪你要是覺得詩歌不受關注了就找子清,讓他再來十八《沁園春·雪》,一準全國紙貴。”

“……”

朱子清能啥,隻能在心底默默吐槽。你們一群老不休的,安慰別人就安慰吧,幹嘛把我扯上。還十八沁園春·雪,你以為這是大白菜想有就有啊。這樣大氣魄的詞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也就這麼一,你讓我再去哪整一去。

不過這話他可不敢出來,隻有在一旁默默賠笑。

“朱固然有才,詩寫得也好。可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寫詩隻是業餘愛好……哎,要是詩歌界能出現一個這樣的人才就好了。”彭淑華惋惜的道。

這個……其他人實在不知道什麼好了。總不能讓朱子清不搞學術研究,而專門寫詩吧。誰要是敢這樣的話,他們一群人就敢和人拚命。

甚至連讓朱子清多花點心思在詩詞創作上這樣的話他們都不肯,生怕朱子清真這麼做了耽誤學術研究。有時候這些名家們是很氣的。

“淑華才是我輩的楷模啊,為了自己的夢想犧牲太多。”高析感慨的道。但也把剛才的話題規避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