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合作(1 / 2)

“林寶兒同學有什麼事情盡管。”廖堯海能當上武大校長的人,智商和情商都不低。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林寶兒丟出這麼大的好處,肯定有所求。

這一點早在見朱子清之前他就做好準備了,就看他們提出什麼要求了。如果不過份就合作,如果過份……他相信以朱子清和武大的關係,林寶兒絕對不會提出什麼過份的要求的。

“第一,我希望學校能把我們公司列為畢業生定點實習單位。”林寶兒提出了第一個要求。

“這個……不是我一個人能了算的,需要召開黨組會討論才行。”校長有些為難的道,他沒想到林寶兒眼光如此毒辣,直接就盯上了學生實習這一塊。

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大學畢業生實習的貓膩。經曆過的人都知道,實習期間拿的是最低的基本工資,幹的是牛馬牲口一樣的活。

大學生是沒有工作經驗,可他們有健康的身體能吃苦,很多還掌握著技術。一旦熟悉了工作流程,就能揮出巨大的力量。

武漢大學的學生無異是很優秀的,稍加培訓就是一股生力軍。

網公司擴張迅,缺少核心技術人才,更缺少大量蟻工處理海量的外圍工作。

這樣的崗位雖然技術含量不高,但沒有一定技術的人又幹不了。而正常情況下擁有技術的人福利待遇要求就很高,招的少了作用不大,招的多了浪費。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

但大學實習生卻能完美的解決這個難題。低廉的工資,強大的能力。簡直是太完美了。

而且為了文憑,這一群大學生還任勞任怨,加班都不用加班費的那種。縱然心有怨言,在老師的彈壓下也不敢反抗。

拿的工資比農民工還低,幹的活比農民工還累。這麼吧,實習單位用白菜價買了一大群優質臨時工。

很多學校都有校辦企業,就是靠著剝削實習生廉價的勞動力活的相當滋潤。校辦企業用不了那麼多學生。或者沒有校辦企業怎麼辦?更加簡單,和其它企業簽訂合同。

大學實習生有那麼多的好處,很多人就盯上了這一塊。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公司成為實習單位。於是就滋生了陰暗麵。

可以,大學生實習裏麵藏著太多貓膩。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廖堯海雖然身為校長,也不敢獨斷專行。必須要大家同意才行。

這一點林寶兒也了解,所以她沒有表示不滿:“我明白,但我希望學校能早日給我一個答複。”

“林寶兒同學,還有什麼條件嗎?”廖堯海特意加重了‘同學’二字的語氣。提醒林寶兒是武大的學生,別提什麼過份的要求。

“還有一件事,對學校也有好處。我們準備在學校投資幾個實驗室,研究一些科研項目……”

網公司成立的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就算組建了,也不是短期能出成績的。公司不得不花錢四處購買專利使用權,造成極大浪費不,還嚴重製約了公司的展。

而武大的情況剛好和網公司相反,它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但缺錢。兩家能夠合作。還真是雙贏的局麵。

聽到這個建議廖堯海也是眼前一亮,顯然他也心動了。

國內大學的科研經費大多來自國家撥款,教育部也正是用撥款卡住了所有大學的脖子,讓他們服從命令。這個撥款數量肯定是不夠用的。狼多肉少,大部分的科研室都處在半荒廢狀態。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能全怪教育部,他們手裏的錢也不是無限額的。全國那麼多大學,也不夠分。而且還有很多科研工作室根本就是借著研究的幌子騙取經費。不得不慎重。

應該大家各有各的難處吧。

正所謂窮則思,思則變。學校就把目光對準了企業,希望能從企業拉到投資。這種方法西方大學是一種很普遍的行為。

到了中國卻生了水土不服,狀況百出。雖然勉強留存了下來。也出了不少成果,但總體來差強人意。

所以廖堯海也沒往這方麵想,現在林寶兒主動提出合作,他豈能不動心。

但這個事情牽扯到的東西更多。合作的項目有哪些、投資額度的多少、設備采購、資金監管、成果分配等等。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清楚的。

縱然很心動他也沒有直接答應,而是要開會討論一下。

接下來兩人又討論了一些問題,朱子清剛開始還聽得津津有味。後麵就覺得無聊了。

艾建閣也是如此。他一個搞文學的有科研經費也落不到他手上,所以對這些話題也不感興趣。

兩個無聊的男人就坐在一起聲交流起文學上的事情來。

“《中庸》讀的如何了?有沒有什麼收獲?”艾建閣壓低聲音道。

“三分之一都沒看到,已經感覺獲益匪淺。隻是有很多地方都讀不明白。看的越多,疑惑也就越多。”

“這證明你讀懂了。知道的越多。就越能現自己的無知和淺薄。等你把這些問題都搞明白,這部書就算是摸透了。所以別著急,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