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未之覆,開一代之先河。”
“朱子清講《論語》,對經典的經典闡釋。”
“自漢以來,對《論語》的注解,不計其數。但多為圍繞征引、考據和訓詁之類。從沒有像朱子清這樣,一改千古慣例通則、甩開辭章訓詁而著重把聖賢經典的義理還原出來。”
“後代人研究《論語》,是不可能完全完整的表達孔子的思想的。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但聽了朱子清的講座後,你會現原來《論語》裏麵的某某句話是這樣的意思。你會覺得,這種理解是非常好符合人的邏輯的……”
“朱子清講《論語》最大特點是,他把人生和《論語》聯係起來了,有很多的人情味。他的思想直指當今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靈。
通過詮釋經典中的智慧,總結《論語》和孔子的智慧,以及對現代生活的啟示。”
純粹的文學是眾,平時是不怎麼受關注。但一旦引起話題,風暴比娛樂圈任何新聞造成的影響力都要大。
二十餘位著名作家力挺,其中還包括當今文壇地位最高的兩位文學大師。所引起的轟動猶如隕石撞擊湖麵,掀起萬丈波濤。
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紛紛在重要版麵做出報道。傳統文學雖然勢弱,但在大多數人眼裏都是高大上的。
這看起來很矛盾,其實白了很簡單。國家強大了,溫飽問題解決了,民族自豪感就產生了。對民族獨有的東西從原來的嫌棄,變成了追捧。
文化方麵也是如此。我不學傳統文化,不是因為不喜歡,而是傳統文化太高端學不會。雖然我不學,但不妨礙我認為它是世界上最優秀最深奧最高大上的學問。
所以寫幾美麗的詩詞,創作幾篇優秀的文章,寫了幾部暢銷。大家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可能。最多就會驚訝的一聲,才啊。
在傳統文化上卻不同。哪怕你隻有一點研究心得,大家就會覺得了不起。
在四書五經這樣的核心典籍上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心得,那就可以稱一聲大家了。如果你的心得自成體係,就會稱呼你一聲大師。
想成為大師並沒有那麼簡單。除了在體係上自成一家,還要經受住各種考驗。成功度過各種質疑,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方可稱為大師。
大多數作家的體係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經不起考證。敗在了這一步。
正因為難,所以每一位大師的誕生都能引起巨大的轟動。
朱子清是大師嗎?他才隻開了一次講座,沒有見到確切的文獻,言之尚早。考慮到他的年齡,沒有人認為他能達到大師的級別。
但即便大家心知肚明,依然阻擋不住媒體的報道。幾十位名家的認可,本身就是最熱門的話題。既然是熱門話題,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作家朱子清講《論語》獲數十名家讚賞。”
“建國以來第一才朱子清在武大開壇講論語獲讚。”
“朱子清講《論語》展露深厚文學功底。”
很快,這個消息就進入大家的視線,廣為人知。普通人還好。文學愛好者和文壇作家都坐不住了。
“朱子清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他的作品全部拜讀過。尤其是最近出版的《文化苦旅》,讀起來不忍釋卷,實為三十年來散文第一集。
研究過《文化苦旅》的人都知道,他在傳統文學上的造詣極深。對中國文化有著自己的理解。
所以前段時間傳出他要在武大開壇講論語的時候,我是抱著期待的心情的。奈何雜務纏身,不能親臨現場聆聽教誨。
去過的作家集體稱讚,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更加勾起了我的求知之心。希望朱子清先生早日把論語心得集結成冊,讓我等也能一睹大作。”
“研究過朱子清的作品就知道,他思想活躍猶如馬行空不著痕跡。童話、漫畫、詩詞、散文、等均有涉獵。
一般作家限於思維方式。寫作風格,作品與作品之間多有雷同之處。唯獨朱子清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完全不同的風格。
如果不看作者名字,隻看內容。絕對想不到這是同一個作家寫的。硬要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每一部都是那麼的經典。
但看過他作品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朱子清對傳統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詩詞、他的散文集、他的古文都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當他要在武大開壇講論語的時候我一點都不奇怪。一個對傳統文化如此了解的人,怎麼可能沒有研究過論語呢。”
有讚的,有誇的,有認同的。自然也有不同意見的。
“朱子清才華橫溢,被稱為建國以來第一才,這些我都承認。他在傳統文化上研究頗深,我也承認。他對論語有研究,略有心得,我也認同。可要自成一家之言,我怎麼都沒辦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