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是中國西南大省,地處長江上遊。
川西成都平原、川中四川盆地,沃野千裏,物產豐饒;川北劍門蜀道,由北而南,自古以來,為中原入蜀的必經之路;川南萬裏長江,由西向東,直通三峽夔門,古往今來,是蜀人出川的主要通道。
四川之山水雄奇幽秀,無論劍門夔門,無論陸路水路,俱稱形勝,皆為奇觀。省區之四周或為崇山峻嶺,或為高江急峽,實為天然屏障。因此,四川在地理上具有高屋建瓴、雄視東南之勢。
以四川之地利,進可攻退可守,故曆代英雄失勢者則據之以偏安一隅,得天時者則因之而成帝業。
四川古稱巴蜀。自宋代設益、利、梓、夔四路,稱四川。元代創立行省,亦以四川為名。巴蜀史前文明獨一無二,令人歎為觀止。金沙遺址留下了古蜀的徽記——已被采用作中國文化遺產標誌的太陽神鳥,光芒四射,炫人眼目。旋轉的白日,拖著十二道光焰,圖形分割之精妙,堪稱幾何學的奇觀。
秦漢之巴蜀接連出現兩個永垂不朽的郡守,帶來了萬世長傳的福音:李冰築都江堰,締造了成都平原千年的富庶;文翁開石室,奠定了巴蜀文化與學術的傳統。
唐宋之劍南西川嘉惠了李、杜、蘇、陸四大詩人,李、蘇生於本土,杜、陸來自他方,圍繞在其周圍,則有數不清的蜀中與入蜀的文學之士。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現代四川,風起雲湧。一大批扭轉乾坤、彪炳史冊的人物,誕生於四川。其人數之眾多,影響之卓著,超越了往古任何時代。世紀偉人鄧小平以及朱德、陳毅,一代文宗郭沫若、巴金以及李人、沙汀、艾蕪,藝術大師張大千……二十世紀的四川人,其成就是跨時代的,無與倫比的。
四川的名山勝水與曆史文化,激蕩了一代又一代作家的靈魂,激發了一代又一代詩人的靈感。
古往今來,數不清的入蜀與出蜀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數不清的關於四川的歌詠。
在漫長的曆史歲月裏,人們正是通過這些作品,認識了四川山水的美麗,感受了四川人文底蘊的深厚。
讓我們穿越漫長、廣袤的時空,對四川作一次自然與人文的審美巡禮吧!
讓更多的人認識四川,熟悉四川,熱愛四川吧!
關中與巴蜀橫隔著秦嶺,古人入蜀的惟一通道,就是橫穿秦嶺的川北蜀道。這條道上峰巒疊嶂,壑穀幽深,水流湍急,關隘雄奇。
若要從為數眾多的蜀道詩歌中推出一首壓卷之作,則非李白《蜀道難》莫屬。《蜀道難》不但是蜀道詩歌的壓卷之作,也是李白的成名作。這首詩一問世,就被四明狂客賀知章讚為謫仙人之詩,被天寶時代的詩評家殷歎為奇之又奇,認為它是自屈原以來,亙古未有之絕唱。
噫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岩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谘嗟!
(唐·李白《蜀道難》)
詩人從神話傳說、史前時代、自然地理及社會政治等多個維度,全方麵地歌詠蜀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構成詩中的主旋律,一篇之中,三複斯言。詩人在淋漓盡致地渲染蜀道之難的同時,也以石破天驚的感歎,淋漓盡致地讚美著蜀道之奇。詩人筆下的蜀道驚險神秘、奇麗壯闊,展示出一種崇高之美。
朝天峽
朝天峽或稱明月峽,在四川省廣元市北郊約三十公裏處。舊有朝天關,關下為峽,峽長約四公裏,寬約一百米,江流有聲,斷岸百尺。
朝天峽是嘉陵江上遊峽穀,為蜀道第一扼塞和劍門蜀道的起點,也是李白《蜀道難》聚焦的一個地方。大唐“安史之亂”中,玄宗皇帝倉皇幸蜀,當地官員於此見駕,故此地以朝天為名。
明清時人始取李白“遙瞻明月峽,西去益相思”(《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詩意,改名明月峽,或稱之朝天明月峽。
千百年來,為了中原與西蜀的交通,勞動者流盡血汗,於一峽之中,留下了六條道路,它們分別是嘉陵水道、纖夫鳥道、先秦棧道、金牛驛路、川陝公路、寶成鐵路。
因此,朝天峽被稱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同時,它也是一座內容豐富的中國文化博物館,它以交通道路為載體,集先秦、秦漢、三國、唐宋、明清、民國、新中國等各個曆史時期的文化於一身。
朝天峽中保存最為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古蜀道遺跡——先秦古棧道遺址被譽為“古今交通的活化石”,揚名中外。
這條古棧道,開鑿時間早,棧道規模大,石孔數量多,形製結構合理,保存最為完好,在中國古棧道遺跡中堪稱首屈一指。
今天,朝天峽古棧道已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一級景區之特級景點(1982)、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2002)。
相關詩詞
悠悠風旆繞山川,山驛空蒙雨似煙。
路半嘉陵頭已白,蜀門西更上青天。
(唐·武元衡《題嘉陵驛》)
離思茫茫正及秋,每因風景卻生愁。
今宵難作刀州夢,月色江聲共一樓。
(唐·雍陶《題嘉陵驛》)
一過朝天峽,巴山斷入秦。
大江流漢水,孤艇接殘春。
暮色愁過客,風光惑榜人。
明年在何處?杯酒慰艱辛。
(明·費密《朝天峽》)
落日半山坳,掩映栗葉赤。
行客早知休,前溪多虎跡。
(明·楊慎《題朝天嶺》)
自古襟喉地,隘天勢更加。
聞鈴仍帶雨,籌筆欲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