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注解]比喻學問、成績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後仍需繼續努力。百:比喻很多。尺:舊製長度單位。百尺竿頭: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養的極高境界。
[例句]表哥考上了重點大學,親友們都向他表示祝賀,並希望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百聞不如一見
[注解]出自《漢書·趙充國傳》。聽到多次不如親眼見到一次。表示親眼看到的遠比聽人家說的更為確切可靠。聞:聽見。
[典故]西漢時,西北羌族人常來邊境騷擾,嚴重地威脅著漢朝的安全。漢宣帝召集大臣們商議,看誰能領兵抵抗羌人的入侵。
76歲的老將軍趙充國自告奮勇,請求領兵前往邊境禦敵。漢宣帝很高興,問他需要多少兵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打仗用兵很難在老遠的地方作出計劃。我想親自去金城看一看,定下攻守方案,再向皇上報告”漢宣帝同意了他的做法。
趙充國領兵渡過黃河,來到金城,仔細察看了地形,又從俘虜口中了解了羌人的兵力布署及各部首領之間的關係,終於製定出在邊境駐兵屯守、對羌人分化瓦解的對策,最終鞏固了漢朝在邊疆的統治。
[例句]五一節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張家界旅遊,那裏的風景比我想像的美多了,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啊!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注解]搬起石頭本來是想砸別人的,結果砸了自己。比喻自作自受,自食惡果。也作“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例句]冬冬拿著一個點燃的爆竹嚇唬別人,沒想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自己的手被爆竹炸傷了。
飽漢不知餓漢饑
[注解]指生活在舒適安樂之中的人,體會不到人在窮困患難之中的苦楚。比喻處境不同,體會、感受也不一樣。
[典故]莊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他早年曾在家鄉宋國做過小官,沒幹多久便辭官回了家他生活十分清貧,但他拒絕了楚威王的高薪禮聘,不願意做官。一次,莊子來到齊國,看到路上有許多饑民,內心非常同情許多饑民見莊子有憐憫之心,便跟在他後麵,求莊子給他們一些食物吃莊子苦笑著說:“我自己也整整七天沒有吃飯了,哪裏還有食物給你們吃呢?”有個饑民就說:“經過這裏的人很多,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就像什麼也沒有看見一樣,隻有先生您是可憐我們的。不過話又得說回來,假如先生不是餓了七天,也就不會知道餓漢的苦楚,不會來可憐我們了。”
[例句]飽漢不知餓漢饑,你怎麼會知道我心裏著急些什麼呢?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注解]由漢代趙岐《三輔決錄》中“上方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也”一句變化而來。指處於中等水平,也指甘居中遊,滿足現狀。
[例句]我們家現在的生活條件雖沒有達到小康水平,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很知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注解]結冰三尺之厚,並不是一天的嚴寒所能導致的。比喻某一情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長期醞釀、積累的結果。
[例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孫旺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他長期沉迷於電子遊戲的結果。
兵敗如山倒
[注解]軍隊打了敗仗,士氣低落,就像山丘倒塌那樣徹底崩潰。比喻失敗慘重,敗局無法挽回。
[例句]近幾年法國足球隊是何等的風光,這屆世界杯他們卻兵敗如山倒,真讓球迷們失望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注解]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麼計策、手段,都有對付的辦法。也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擋:阻擋。掩:遮蔽,蓋住。
[例句]這次年級籃球賽我們班做了充分的準備,不管別的班派什麼人來,我們都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注解]軍隊還未出發,糧草等必需物質要先做準備。比喻遇事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