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步入垂暮之年的我,每當一個人靜下來時,往事就如播放幻燈片,一幕幕在眼前清晰浮現。“有夢的人生才精彩”。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懷著不一樣的夢,可在心中永遠不變的是對黨的無限感恩,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我出生在一個窮苦人家,3歲那年,父親慘遭土匪殺害而犧牲,這一突然變故如同天塌下來一般,壓垮了一個家庭對美好生活的夢想,一家人陷入無比絕望的境地。此時,是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支持,讓光明重新照亮了全家,也使我家對美好生活的夢想重新燃起。然而,孤兒寡母生活依舊艱難,母親一個人要含辛茹苦拉扯我們3個孩子。我也早早地分擔起了家務,6歲開始放牛。那時的夢想很簡單,就是可以和同齡人一樣走進學校、坐進教室讀書識字。直到我10歲那年,才在小學啟蒙老師王加滿老先生3次登門做我母親思想工作後,才實現了我的“上學夢”。我這個革命遺孤在黨和政府關心和幫助下,依靠黨和政府提供的助學金讀完小學、初中和高中。從此,我猶如一個被上蒼特別眷顧的寵兒,人生的一個個夢想得以實現。1968年,我光榮參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在部隊組織和領導的關心和培養下,我相繼入黨和提幹。1979年9月轉業回到地方後,又進入縣委組織部門和政府人事部門工作,這一幹就是30多年。不管工作崗位如何變動,始終不變的是我永遠懷著一顆對黨感恩的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踐行著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也實現著我人生的一個個“夢想”。
本以為退休後可以一身輕鬆,在家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生活了。但當2011年7月省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解決部分精減退職人員生活困難補助問題的通知》文件後,局領導找我談話,考慮我多年從事組織人事工作的經驗,希望我回單位幫助落實上世紀60年代初有關精簡下放人員遺留問題。我未多想就一口應承了下來,第二天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這不僅因為組織和領導對我的信任,更是因為這項工作直接關係到特定曆史時期一批為國家作出了犧牲的人員的切身利益。對於已近耄耋之年的他們來說,最現實的夢想就是能像城鎮居民一樣,有一份經濟補助來保障晚年生活。然而,萬事開頭難,麵對眾多的百姓來訪,以及巨大的精神和工作壓力,我隻能一邊吃透弄通相關政策,一邊抓緊查閱相關曆史資料,掌握真實情況,努力做到以情待人,耐心細致地解答老同誌們所提出的各種疑問。在局領導重視、支持和相關部門配合下,此項工作得以有序進行,把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真正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人。這時,無意間我也成為了他們的“助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