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這麼個理,但宿主你要注意過猶不及的道理,不要做得太過火了,畢竟雖然你幫助大位麵意誌鞍前馬後的幹了這麼多的事情,但它的容忍程度依然是有限度的,更何況這個位麵的意誌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先進還處於一個幼年時期,甚至都還沒有化形,所以萬一它太過於不滿了咱們也找不到說理的地方,隻能趕緊跑路了你明白吧?”
“了解。”陳鋒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年食門和道門的發展一直都比較隱秘,而且處於陳鋒的控製也並沒有過於的膨脹,不過既然自己已經打定主意想要在未來幫華夏奪取一定的先手和地位,那麼就要搶在龍脈沒有被斬斷之前,華夏國運依舊繁榮昌盛之時,讓食門和道門在華夏的土地上大肆的發展一番,而後趕緊走向世界的舞台隱蔽起來,到時候做什麼事情都要方便的多的多了,更何況自己還有要建立學院的任務來著。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做起來卻並沒有想象當中的這麼簡單,不過還好食門和道門都是已經傳承了很久很久的老門派,雖然道門一直沒什麼人丁,上下加起來一共才兩個人其中一個還是陳鋒,但是聲望和人脈畢竟還存在,天下所有的門派都可以算是從道門當中流傳出去的分支,這些年陳鋒也或多或少的用道門的名頭收複了一些人進來,現在想要讓他們發展起來雖說不是很容易,不過有食門在一旁幫襯著,亮相互補一個腦子一個拳頭,總的來說還是可以行得通的,畢竟很多時候食門在武力還有裏世界的方麵還是差了一些的。
再決定好自己應該怎麼做之後,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在金華陳鋒很容易的就見到了朱元璋,而且還是對方上趕子的自己送上門來,說是久仰自己的大名,要死要活的非要請自己出山幫他,陳鋒心裏一尋思,這估計是大位麵意誌提前給自己安排好的劇情,直接就通過一些流傳的民間傳說啊什麼東西的,讓朱元璋的手下聽說,然後就這麼傳播到朱元璋的耳朵裏麵,再讓他跑過來請自己。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朱元璋正好是求賢若渴的時候,去年也就是至正十九年,朱元璋已經成為揭竿起義的義軍也就是朝廷眼中的叛軍在各地造反成功了,並且已經成為所謂的大軍閥,帶領自己的手下陸續攻占浙東餘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處州,在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經成功的控製江左、浙右各地,向西與陳友諒那群人做了鄰居。
此時,盡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麵受敵。東麵和南麵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麵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麵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製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並朱元璋,這樣一來,雖然朱元璋的處境看似非常的不好,隨時都有可能陷入覆滅的危險,但走鋼絲就意味著有極大的收益,因此朱元璋在冒著巨大風險的同時也麵臨著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
而這個時候暫時作為劉伯溫也就是劉基這個人而存在的陳鋒,就成為了朱元璋此時此刻最需要的那根救命稻草,一個合格的能夠帶領他走出目前的困境並且困龍衝天,讓他能夠坐上自己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的那個人,而順應了曆史發展的陳鋒也順勢給出了自己的時務十八策,這十八策比曆史上劉伯溫留下的十八策更為的詳實,最重要的是,陳鋒在知道曆史大前提的情況下先天性的就立於不敗之地,讓一個知道未來發展的人打仗,還有比這更加容易的事情嗎?更何況這個人本身就是擁有指揮作戰的能力。
就這樣,在開了外掛的陳鋒的幫助下,所有的局勢全部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很快在曆史上的至正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紀年的1365年,朱元璋正式的能夠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而被大位麵意誌更改過設定方便行事的陳鋒,也順利地拿到了一字並肩王的稱號,為接下來斬斷龍脈的準備工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