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級推薦
208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09
人物,隨即進入政權頻繁更替階段。巴黎街頭的示威、起義在幾十年間成
為民眾表達意願的最主要途徑。暴力的鎮壓和反抗此起彼伏。其中以1830
年的“七月革命”和1848年的“二月革命”最慘烈,直接導致舊政權垮台,
新政權上台。巴士底廣場進而成為對這兩次革命的紀念。
青銅的科林斯立柱矗立在巴士底廣場中央。基座上金色的大字標明是
為紀念1830年7月28日、29日、30日。這是“七月革命”後上台的路易-菲
利普興建的。他也是羅馬圖拉真圓柱的愛好者,不僅在旺多姆廣場圓柱上
樹立了拿破侖像,還將巴士底的此柱建得也頗形似,上麵刻有504位“七月
革命”烈士名字。銅柱下還埋葬著“七月革命”和“二月革命”中犧牲者的
骸骨。柱頂金光閃閃、輕盈欲飛的天使似乎和這樣沉重的象征有些不相配。
但這就是法國源自希臘文明的傳統,喜歡用年輕女性或兒童這種柔美的形
象表現重大的主題。現今這裏依然是政治集會場所,一些示威靜坐活動常
選在這裏進行。
巴士底廣場
◆ 巴士底集市,遠處可見巴士底銅柱
巴士底廣場:
陰錯陽差載入青史
巴黎有大小無數廣場,很小的一塊空地就被命名為廣場(Place)。寬廣
而知名的廣場如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戴高樂星形廣場(Place
Charles-de-Gaulle étoile)、旺多姆廣場(Place de Vend?m)等,主題不一樣,
氣氛也就不一樣。
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原來是著名的巴士底獄,這個曆史淵
源導致它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巴士底獄成為法國大革命的象征,卻完全
是陰錯陽差所致。17、18世紀曾囚禁於此的名流甚多。與普遍認為的相反,
這裏的囚犯待遇很好。獄方對有身份的囚徒相當寬鬆,允許他們帶仆人侍
候,甚至可以在獄中大宴賓客。以性虐著稱的薩德侯爵甚至專從普羅旺斯
運來美酒。伏爾泰則稱讚獄中的食物。大革命前,具有一些改革思想的路
易十六總為財政問題而苦惱,決定關閉這個頗費財力的監獄。還沒等他行
動,1779年7月14日,上街抗議的民眾從榮軍院搶得軍械無處發泄,有人想
到了象征王權統治的巴士底獄。於是洶湧的人流奔騰到此,要求釋放犯人。
忠於職守的駐軍拒絕了,雙方交火。巴士底被攻占後被摧毀,被俘的官兵
被野蠻地殺害。這一天後來成為法國革命的象征,進而當作法國國慶日載
入青史。
1815年,拿破侖率領的法軍在滑鐵盧被聯軍打敗,法國失去一個強權
210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11
旺多姆廣場:
帝國的榮光
加尼耶歌劇院是7條大街彙聚的中心,從其中的和平大街(Rue de la
paix)可以眺望到青綠色的旺多姆圓柱。旺多姆廣場呈八邊形,原名大路
易廣場,是路易十四為了和亨利二世所建的孚日廣場媲美而建的。原來這
裏矗立的是路易十四的雕像,但在大革命中被毀。拿破侖的軍隊在奧斯特
利茨一戰中大敗聯軍,為紀念這位皇帝的軍事天才,在此設立了圓柱。拿
破侖崇拜羅馬帝國,圓柱因此模仿了羅馬的圖拉真圓柱,討得皇帝的歡心。
旺多姆廣場
◆ 旺多姆廣場
實用信息
乘車指南:地鐵1號線、8號線、5號線的交叉站Bastille,是交通樞紐站,比較方便。但2010年和2011年
這一站一直在施工。因此當時隻能在8號線St. Paul站下車,順著Rue de St. Antoine,遠遠可以看到巴士
底廣場青銅柱上的天使雕像,一直向前走
◆ 巴士底廣場
巴士底的一邊是金屬感外牆的半圓形巴士底歌劇院。這裏的劇目偏重
當代,票價也便宜,是針對低收入階層的高品位文化場所。廣場的另一邊,
每周末是市民的集市。新鮮的蔬菜水果,各式奶酪調料,現做的美味熟食,
以及衣服、裝飾品、玩具和書報刊,一早就排成長長的兩列,等待提著兜
籃而來的當地居民。建議你也加入其中,逛逛買買,品味一下法國百姓的
日常情趣。
212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13
浪漫生活紀念館:
文人雅士的風雅歲月
在巴黎的蒙馬特高地腳下,是熱鬧的皮伽勒廣場,相當於通往蒙馬
特的交通樞紐。在19世紀上半葉,廣場以南的新雅典(New Athens)和聖
喬治地區(St. Georges),因為一批作家、藝術家相繼遷入,變成新興的
時尚小區。最知名的有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女作家喬
治· 桑(George Sand)和她的情人、音樂家肖邦(Fédéric Chopin),畫家莫羅
(Gustave Moreau),作家大仲馬(Alexandre Dumas)等。
1956年,巴黎政府在這個地區得到了一項捐助。法國19世紀著名的肖像
畫家謝弗(Ary Scheffer)的後人將畫家當年居住的一座意大利別墅風格的院
落和其中的家居物品捐給了政府。19世紀上半葉謝弗一家裏搬入這裏後,常
常高朋滿座,成為巴黎文化名流的聚會場所。音樂家李斯特(Ference Liszt)
和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政治家梯也爾(Adolphe Thiers)、英國女演
員哈麗雅特· 史密森(Harriet Smithson, 她就是在這裏認識了音樂家柏遼茲,
兩人曲折的愛情催生了著名的《幻想交響曲》。見“人物篇”之《柏遼茲》(別
冊9頁))以及住在附近的德拉克洛瓦和喬治· 桑他們常來參加主人夫婦在每周
五晚上舉辦的聚會。今天知道畫家謝弗的人已經不多,當年他是巴黎炙手
可熱的肖像畫家。年輕時謝弗從荷蘭到巴黎學畫,原本默默無聞。1830年
路易-菲利普建立七月王朝,政府委派給謝弗一些重要的任務,如裝飾凡爾
浪漫生活紀念館
地址:Place Vend?me
乘車指南:地鐵3號線、
7號線和8號線Opéra 站
實用信息
積極投身巴黎公社的畫家庫爾貝發起拆毀圓柱的運動。巴黎公社遭到殘酷
鎮壓。考慮到庫爾貝的名氣和才華,他被免於一死,但被迫出資重建了圓
柱。新的銅柱高43.5米,柱身螺旋盤繞的浮雕展現了帝國軍隊的勝利。柱
頂頭戴桂冠、身披羅馬長袍的拿破侖是路易-菲利普加上去的。
旺多姆廣場四周有高檔的珠寶店,讓人想起法國影後德納芙(Cotherine
Deneuve)主演的關於珠寶商的電影《旺多姆廣場》。廣場上故事最多的是麗
茲大飯店(H?tel Ritz)。它於1898年開張,是巴黎第一個設有個人浴室的飯
店。作家普魯斯特(別冊138頁)曾是那裏的常客。獲得龔古爾獎後,他在麗茲
宴請評委,最終卻隻有兩人肯於賞光享受大餐。20世紀到巴黎的文人也都
喜歡以麗茲標榜自己的身份。不同的是,菲茨傑拉德夫婦下榻麗茲,海明
威則說自己跟隨美國大兵解放了麗茲。而因和德國人關係過密遭國人詬病
的香奈兒(Coco Chanel)最後在麗茲病逝。
◆ 旺多姆圓柱浮雕
214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15
多人都是為此而來。該模型肖邦去世時由喬治· 桑的女婿雕塑家克萊桑熱
(Auguste Clésinger)製作。這修長優雅的手指啊,輕觸琴鍵,憂傷的旋律讓
多少敏感多情的心靈難以自持。
進入正廳,是喬治· 桑的畫室,家具來自她在諾昂(Nohant)的城堡。
屋子布置得相當漂亮,完全符合我們對法國精致生活的想象:桌椅是路易
十五時期的,櫥櫃是路易十六時期的。正中的大鏡子上高懸的是喬治· 桑本
人那張著名的橢圓形肖像,濃眉大眼、目光清澈。仔細端詳這位被德拉克
洛瓦在日記中稱作“美麗無比的女性”,似乎她對自我的認識更準確:“我
沒有任何畸形,在青年時代既不醜也不美。”而肖邦第一次見到喬治· 桑,
卻認為她很難看。愛情是後來發生的,在肖邦了解了喬治· 桑特立獨行
的性格之後,被她“比女人更女人”的氣質征服。在牆上我們還能看到喬
治· 桑祖父母和父親的畫像,以及她本人和她兒子莫裏斯· 居旺(Maurice
Dudvant)的一些畫作。莫裏斯曾想當畫家,但意識到自己天賦不夠後就放
棄了。看到他的畫,你會覺得這是明智之舉。第三個展室被稱為“藍色房
◆ 音樂家肖邦的手模(左圖)
◆ 喬治·桑畫室(右圖)
浪漫生活紀念館
賽博物館和公共紀念物。謝弗抓住機會,很快嶄露頭角。他的浪漫主義畫
風被認為代表了七月王朝的精神,成為官方認可的主流畫派。雖然更年輕
的一代,以德拉克洛瓦等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畫風很快成為新興的風潮,取
代了謝弗所倡導的表現原則,不過他仍被尊為老一代的畫壇領袖。但是從
30年代末開始,他的母親去世,他的兩個學生奧爾良的瑪麗公主(Priencess
Marie of Orléans)和奧爾良的費迪納王子(Prince Ferdinand of Orléans)相繼
去世,給畫家以沉重的打擊。他開始轉入宗教主題的繪畫,以“靈魂畫家”
聞名。謝弗去世後,他的女兒女婿、侄女侄女婿,以及再下一代,依然保
持待客傳統,邀請巴黎的藝術家文學家到家中暢敘。
這座房子被捐獻後,曾是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的一部
分。1987年,這裏被開辟成紀念館,以紀念19世紀上半葉文人雅士們的一
段風雅歲月。浪漫生活紀念館(Musée de La Vie Romantique)除了保存謝弗
一家的生活痕跡之外,最重要的展品是女作家喬治· 桑的遺物。第一展廳
的展櫃中,有女作家繼承下來的戒指、胸針,還有她使用過的鋼筆、裁紙
刀等文具。但參觀者最渴望看到的可能是音樂家肖邦左手的石膏模型,很
◆ 意大利式別墅外觀
216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17
莎士比亞書局:
書籍的仙境
1919年,年輕的美國姑娘比奇(Sylvia Beach)打電報告訴遠在普林斯頓
大學的父母,她要在巴黎開設一家英文書店。母親立刻寄來了家中的存款。
莎士比亞書局(Shakespeare and Company)由此在巴黎開張。當時由於彙率
問題,巴黎的英美當代作家作品非常昂貴稀缺。這家出版新作同時向讀者
提供借閱的書店立刻吸引了巴黎的文人。在他們的借閱名單中是一長串響
當當的名字,他們當中的大部分處於默默無名的半貧困狀態:海明威、菲茨
傑拉德、斯泰因、帕索斯(John Dos Passos)、亨利· 米勒(Henry Miler)等。
被稱為“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將比奇的這個書店當做第二個家,經常舉辦文
學聚會。亨利· 米勒稱它是“書籍的仙境”。1922年,勇敢的比奇出版了喬
伊斯(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這部當時無人問津的作品正式出版,解
救了一文不名的作家,同時差點使書局破產,也創造了一個文壇“醜聞”。
斯泰因指責此書淫穢,告知比奇她將永不到莎士比亞書局借閱。10年之後,
《尤利西斯》被廣泛接受,步入當代文學經典之列,喬伊斯將版權賣給了美
國蘭登書屋,沒有回報比奇一分一文。“二戰”中,比奇因為得罪占領巴黎
的德國軍官,莎士比亞書局被迫關閉。
但是書局的傳奇並沒有完結。1951年,在征得比奇同意後,同名書局
莎士比亞書局
間”。在諾昂城堡,喬治· 桑把臥室布置成藍色的。這裏有朋友們為她畫的
像,有她為童年時代的兒子畫的畫像,以及她去世時在書桌中發現的手稿。
樓上的展室是謝弗家族的陳設。我們能見到一些畫家本人的作品。他
為年輕的瑪麗公主畫的肖像讓人無法不哀憐她的早逝。 還有一些雕像和別
人為他們畫的像,都是那個時期的韻味。
現在這座建築列入法國曆史遺產,紀念館則免費開放。春夏之際,院
子裏的樹下擺放著綠色的桌椅,讓人們在咖啡的飄香中享受浪漫的情致。
地址:H?tel Scheffer-Renan 16
rue Chaptal, 9e
電話:01 55 31 95 67
網址:www.vie-romantique.
paris.fr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早10點到晚6點,周一和公共節假日閉館
乘車指南:地鐵2號線或12號線Pigalle 站或2號線Blanche站下車,
下車後都是向蒙馬特的反方向走。從Pigalle站下,進入Rue J-B
Pigalle街,在左手第三個路口向右拐。從2號線Blanche站下車則進
入Rue Blanche街右手第三個路口向左拐。進入Rue Chaptal 大約
30~50米就是
◆ 喬治·桑肖像
218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19
地址:37 La rue de la B?cherie,5e
電話:01 43 26 96 50
網址:www.shakespeareandcompany.com
開放時間:早10點到晚11點
乘車指南:地鐵4號線 St. Michel站塞納河左岸邊
實用信息
◆ 坐在莎士比亞書局前看書多麼愜意
書邊聽。聽者來來去去,彈者沉溺其中,彈了很久很久,好像“仙境”的時
光不會完結。
莎士比亞書局
開張。當時的文壇剛被“垮掉派詩人”攻陷,這裏又成了他們的“家”。貧
困的作者隻要肯在書店裏幫忙,晚上就可以在店裏的沙發上免費寄宿。書
局的這段前世今生更是吸引淘書的讀者絡繹不絕。進入書店,就可以看到,
從地到天的書架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書,各類新舊圖書、雜誌都有。順著
狹窄的木樓梯上去,兩邊貼著書訊和讀者來信。樓上還有為孩子設立的
“小窩”,可以舒舒服服地躲在裏麵看童話書。
通常周一晚上,樓上的小隔間裏會有朗誦會或研討會。很幸運,我有
一次去時正好遇到,可惜因為語言障礙,完全無法融入。另一次則遇到一
位隱士一樣的性情中人在二樓彈琴。上樓來的讀者散坐在四下或地上邊翻
◆ 勇敢的比奇
◆ 兩邊貼滿書訊的小木樓梯
220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21
位傑出的藝術家。從某種意義上,使我們這些觀眾都成為了“德拉克洛瓦
之友”。
門廳裏重要的展品是一尊德拉克洛瓦的石膏胸像,是盧森堡公園中
雕像的草樣。起居室是按德拉克洛瓦去世後的物品清單布置的,其中有路
易十四風格的鍾、路易十五風格的鍍金燈等。順著服務員的提示,從圖書
室出門,走過那段他親自監工的樓梯就到了畫家的畫室。牆上掛有他的幾
幅小型作品,還有畫家使用的桌子、畫架及調色板。從畫室退回主建築,
進入他的臥室。壁爐上的畫像是德拉克洛瓦為給他服務多年的女仆居羅
(Jenny le Guillou)和她的女兒畫的肖像。當然,要欣賞德拉克洛瓦重要的作
品還要去盧浮宮和奧賽美術館。他最著名的《自由領導人民》因為被賦予政
治意義,在中國很有影響。
德拉克洛瓦紀念館
◆ 德拉克洛瓦紀念館外(左圖)
◆ 畫室內部(右圖)
1857年,畫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roix)雖重病纏身,仍堅持要完
成聖敘爾皮斯教堂委托的壁畫(見"聖敘爾皮斯")。但是他當時的住所離那個教
堂太遠,無法承受每天奔波之苦。熱心的朋友為他在聖敘爾皮斯教堂附近
找了一處安靜的院落。德拉克洛瓦雖然接受了,卻沒有立刻搬進去。他一
定要親自監督,按照他的願望把住所裝修好,才能入住。裝修的主要工作
就是連接居住區和花園裏的工作室間的鐵樓梯。今天我們在參觀時還必須
經過這段樓梯。一覺醒來,明媚的陽光從窗戶傾斜而下,新遷居的德拉克
洛瓦覺得心情好極了。他寫信給朋友:“房間比我以前的家要大,我覺得很
高興。也聽不到噪音,這對一個總待在家裏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1863年,德拉克洛瓦就在這裏病逝。德拉克洛瓦未婚,也沒有子女。
這座房子後來要被改成停車場。將德拉克洛瓦尊為一代宗師的後代藝術
家、藝術愛好者們一聽就急了。他們成立了德拉克洛瓦之友協會,旨在傳
播德拉克洛瓦的成就。他們將這個故居租了下來,作為一個固定的文化場
所,舉辦展覽、音樂會和講座。1952年,房產將被變賣,協會為了得到這
個故居,將他們的收藏品賣給法國國家博物館,從而獲準開辦德拉克洛瓦
紀念館。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努力,後人得以從故居中更加了解、親近這
德拉克洛瓦紀念館:
成為德拉克洛瓦之友
222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23
莫羅美術館:
曖昧的魔法世界
畫家古斯塔夫· 莫羅為自己創辦的紀念館坐落在一條幽靜的街道。到
這裏參觀的人一定是專程而來。裏麵雖沒有熙攘的人流,但木地板吱吱的
響動告訴我,要親眼看看這個奇異之地的人總是有的,而且來自五湖四海,
膚色各異。
人們首先會好奇,莫羅的作品在一個多世紀以前怎麼會那麼轟動。那
時候現實主義繪畫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主流,莫羅的畫則是現實主義的反
義詞。人們肯定很驚訝:“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畫這麼離譜的畫!”但
是支持者立刻站出來:藝術沒有標準,個性決定生命力。後來,莫羅被視
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可惜的是,作為堅持自己畫風的藝術家,在這100多
年裏,他的聲譽日益萎縮。人們來參觀他的作品,已經有點像看古化石標
本了。所以一向深居簡出、不慕功名的莫羅本人決定創辦他自己的紀念館,
是很正確的決定。他生前很少出售甚至公開展出他的作品,隻等著把畢生
心血集中在這裏。可以想象,如果散落在私人手中,莫羅和他的畫風可能
完全從曆史中煙消雲散。今天,大眾能夠直接進入這座小小的博物館,他
的作品才得以活在人們麵前。而巴黎,海納百川一樣包容各種藝術的巴黎,
接納、保存了莫羅的遺產,也因此使這座城市自身更加豐富。
樓下是狹小的寓所,保存著中產階級舒適無憂的生活氛圍,房間裏擺
莫羅美術館
地址:6 rue de Furstenberg, 6e
電話:01 44 41 86 50
網址:www.paris.fr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周三至周一,早9點30分到晚5點15分
乘車指南:地鐵4號線 Saint Germain des-Prés站出站是聖日耳
曼-杜普雷教堂。繞過鍾樓、教堂入口,在教堂小花園右轉向
前,第一個路口左轉向前不遠,左手就是紀念館入口
◆ 盧森堡公園中的德拉克
洛瓦雕像(上圖)
◆ 德拉克洛瓦胸像(下圖)
224 巴黎導覽225
地址:14 rue de la Rochefoucauld, 7e
電話:01 48 74 38 50
網址:www.musee-moreau.fr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周一和周三從上午11點到下午5點15;周四到周
日上午10點到中午12點45分,下午2點到下午5點15分。周
二閉館
乘車指南: 地鐵14號線Trinité d’Estienne d’Orves站
下車找到Rue St. Lazare 街, 從這條街進入Rue de la
Rochefoucauld街不遠就是
莫羅美術館
◆ 莫羅《朱庇特和西彌耶》局部(左圖)
◆ 莫羅紀念館畫室中著名的新藝術風格的旋
轉樓梯(右圖)
放著莫羅的各種收藏品。蹬上樓梯,則豁然開朗:寬闊高大的畫室中陳列著
色彩絢爛、線條精致的畫作。主題大多是希臘神話和聖經故事:《朱庇特和
歐羅巴》(Jupiter et Europa)、《朱庇特和西彌耶》(Jupiter et Séméié)、《幽靈》
(L’Apparition)等等。但是莫羅隻是借助人們熟悉的人物炫耀他那有些病態
的想象力。莫羅常常把自己關在這裏埋頭作畫,甚至他的好友和學生都很
難受邀進入。想象一下他在寂靜無聲的空蕩蕩的房間裏,日複一日製造這
些妖嬈、精怪的肉體,用珠寶和怪異的服飾掩飾或煽動肉欲。在這個曖昧
的魔法世界裏,塞尚感到陰森,認為莫羅是不健康的。但是普魯斯特為此
迷醉,把莫羅視為藝術之神。德彪西年輕時最喜歡的藝術家是波提切利和
莫羅。作為美術學院的教授,莫羅最知名的學生是馬蒂斯。雖然他和老師
的風格完全不一樣,但莫羅寬容地支持學生的自我追求。
陳列室中還有一個類似新藝術風格的旋轉樓梯。在旅遊指南一類的書
中,這個樓梯比莫羅本人的畫還要著名。對講求情調的情侶,這裏也是幽
會之所。極富傳奇色彩的女畫家蘇珊· 瓦拉東(見“蒙馬特高地”),當年和兒子的
好友烏特(後成為兒子鬱特裏羅的繼父)第一次約會就在這裏。
◆ 莫羅紀念館坐落在僻靜的小街裏(左圖)
◆ 莫羅紀念館樓下狹小的寓所裏擺放著莫羅
的各種收藏品(右圖)
226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27
查德金後來被葬在附近的蒙巴納斯墓園。他的遺孀將這所房子及一
些作品捐給法國政府,建成了這個小小的紀念館。我們在巴黎街頭也能看
到查德金的作品,在法國及歐洲的現代美術館裏,也經常能看到他的獨特
風 格。
地址:100 bis rue d’Assas, 6e
電話:01 55 42 77 20
網址:www.zadkine.paris.fr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早10點到晚6點
乘車指南:地鐵4號線 Vavin站出來是寬闊的蒙巴納斯大街,找到
la Gde Chaumière 街,走到這條街的另一頭是Nortre Dame des
Champs 街。要再找到Rue Joseph Bara 街,走到這條街的另一
頭就是Rue d’Assas,向左轉就不遠了
◆ 查德金的代表作《被毀的城市之軀》(左圖)
◆ 查德金曲線柔美的作品《瑞貝卡或運水的女子》(Rebecca
ou la Grande Porteuse d’Eau)(右圖)
查德金紀念館
查德金紀念館(Musée Zadkine)在盧森堡公園南麵附近一個樸素安靜的
小院裏。這裏有他的工作室,目前隻有一層5個房間開放,陳列了一些他的
木雕和石雕。院子的樹木下和草叢間散放著他的幾件重要的較大的青銅和
石雕作品。一進院門,就是《被毀的城市之軀》(Totse de la Détruite):一個
失去心肺的軀幹向蒼天呐喊,非常震撼。這是為紀念“二戰”中被炸毀的鹿
特丹而作。人物上身和臀部,有典型的立體主義印記,查德金的處理簡潔
有力,表現出悲痛和絕望。這是典型的查氏風格,也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一
件作品。不遠處一個線條柔和溫婉的女像,是查德金另一種風格的代表作:
線條舒展圓潤,掩映於樹影下更是柔美安詳,和周圍的清幽融為一體。力
度和柔情是查德金的兩麵,分裂而統一。
查德金(Ossip Zadkine)出生於俄國,20歲時來到巴黎,就不想再離開。
和當時眾多從異國來的藝術家一樣,他認為法國是最能理解最能包容自己
藝術追求的理想國。所以,除了在“二戰”期間流亡美國,他一生的大部分
時間待在法國。在巴黎時,他定居蒙巴納斯區。1928年38歲時,查德金遷入
這個小院,直到他1967年去世。他對這個寧靜的居所非常喜歡,安頓下來後
寫信告訴朋友:“來看看我的新居,你就知道一個鴿子籠、一棵樹會對人的
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 查德金在這裏度過的近40年,是他創作的高峰期。
查德金紀念館:
力度與柔情
228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29
裏的黃牌標示,畫家畢加索、詩人阿波利奈爾、攝影家曼· 雷(Man Ray)、
哲學家薩特、作家貝克特都曾是這裏的常客。咖啡館外有一尊雕塑家呂德
(Fran?ois Lude)創作的奈伊元帥(Marshal Ney)拔劍怒吼的銅像。他被拿破
侖看成有勇無謀的元帥,但也最忠實耿介,在第一帝國結束後被複辟王朝
殺害。
距査德金紀念館不遠的圓亭咖啡館(La couple)是家很豪華的俱樂部。
據說巴黎的電子音樂和薩爾薩舞就是從這裏興起的。從店內牆上的照片可
以看到眾多名流曾在這裏享受:女作家波伏娃、海明威、畢加索、科克托
(別冊163頁)、雕塑家賈科梅蒂女歌手比雅芙(別冊111頁)等等。傳說賈科梅蒂、
著名的咖啡館
著名的咖啡館:
巴黎文化界的心髒
和神經係統
遊覽巴黎最好的方式是慢慢閑逛,在方石塊鋪成的街道中穿行,瀏覽
商家精心布置的有特色有創意的櫥窗,看看新古典式住房前精致的鐵藝裝
飾和浮雕,還有仿古的街燈、女像柱、小廣場以及供遊人接飲用水的鐵鑄
噴泉,處處散發著閑適的氣息。走累了可以在咖啡館裏歇歇,嚐一下法式
的點心或羊角包。泡咖啡館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在那裏無所事
事地曬太陽、聊天、上網,或者大眼瞪小眼看街上的行人。隻有很少的人
在這裏埋頭寫東西、交換哲學思想、在餐桌布上畫畫作曲,或者爭風吃醋
動手打架。凡是曾經有過這些記錄的咖啡館、酒吧、餐館現在都成了遊覽
勝地。
從法國外省和歐洲各地跑到巴黎來撞運氣的自由作家、藝術家、哲學
家的經濟狀況普遍不算好,低房租區是他們的首選。巴黎一南一北的蒙巴
納斯和蒙馬特——兩個名字以M打頭的地區漸漸隨著他們的聲名鵲起而變
成一種傳奇。在寒冷的冬天,他們會到咖啡館邊取暖邊寫作;在明媚的季
節,他們邊享受免費的陽光邊和同伴高談闊論、角逐智力。咖啡館現在把
這些往事變成值得炫耀的財富做成招貼或金屬的牌匾掛在牆上。
跟丁香園咖啡館(La Closerie Des Lilas)有關的逸事包括:波德萊爾在
這裏構思,海明威在這裏寫作《太陽照常升起》,列寧在這裏下棋。根據店
◆ 奈伊元帥像
230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31
實用信息
丁香園咖啡館:
地址:171 Blve du Montparnasse, 6e
電話:01 40 51 34 50
網址:www.closeriedeslilas.fr
乘車指南:地鐵RER的B線port-royal站下車就是
圓亭咖啡館:
地址:102 Blve du Montparnasse, 14e
電話:01 43 27 56 00
乘車指南:地鐵4線vavin站下車不遠
雙叟咖啡館:
地址:170 Blve St.Germain, 6e
電話:01 45 48 55 25
乘車指南:地鐵4號線 Saint Germain des-Prés站
出站是聖日耳曼-杜普雷教堂,對麵就是咖啡館
利普啤酒屋:
地址:151 Blve St-Germain, 6e
電話:01 45 48 53 91
網址:www.
乘車指南:地鐵4號線 Saint Germain des-Prés站
出站是聖日耳曼-杜普雷教堂不遠處
普庫普咖啡館:
地址:13 rue de I’Ancienne Comédie
電話:01 40 46 79 00
乘車指南:地鐵4號線和10號線交會的Odéon站
下車後,從丹東雕像對麵轉入rue de I’Ancienne
Comédie,大約幾十米就是
花神咖啡館:
地址:172 Blve St-Germain, 6e
電話:01 45 48 55 26
乘車指南:在雙叟咖啡館不遠處
◆ 丹東雕像
著名的咖啡館
雖然順手在餐桌布上亂畫,卻不忘記順手帶走,讓等在一邊的侍者頗為失
望。這裏以懷舊打動顧客,內部還保留著20世紀20年代的裝飾風格。
巴黎最古老的普庫普咖啡館(Le Procope)曾是伏爾泰、狄德羅、達朗
貝爾和那批哲學家聚會侃大山的地方。浩繁的《百科全書》的撰寫,磨去了
狄德羅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也考驗了他那幫哥們兒的毅力、耐心、勇氣
和對他的友情(別冊154頁)。此外這裏的來客還有:莫裏哀(別冊118頁)、美國總
統富蘭克林、法國大革命領袖丹東(街角有他的雕像)和羅伯斯庇爾等。
聖日耳曼-杜普雷教堂旁的雙叟咖啡館(Les Deux Magots Café)以及花
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因薩特和波伏娃常在此創作而聞名(別冊142頁)。“二
戰”時期,他們名氣還不大,經常以花神為家,躲在這裏取暖,各自埋頭
寫作。戰後,存在主義哲學被年青一代當作反抗的武器,在巴黎成了時髦
的論調。好事者蜂擁而至,將薩特和“女薩特”使用過的桌子視為“聖物”,
而薩特和波伏娃避之不及,隻是偶爾光顧這裏了。
這幾個地方差不多都有海明威的身影。利普啤酒屋(Brasserie Lipp)則是
他暢飲的地方,他在關於巴黎生活的《流動的盛宴》裏表達了對這裏的偏愛。
蒙巴納斯還有一些著名的高檔咖啡館,燈火通明中已經沒有了自由文
人無拘無束的氛圍,顯得過於華麗過於正式。不過這些曾被稱為“巴黎文
化界的心髒和神經係統”的地方還是很值得一遊的。
232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著名的咖啡館233
◆ 圓亭咖啡館牆上的照片
◆ 圓亭咖啡館20世紀20年代的裝飾風格
◆ 丁香園咖啡館外景
◆ 圓亭咖啡館外景
234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35
◆ 花神咖啡館
著名的咖啡館
◆ 利普啤酒屋
◆ 巴黎最古老的普庫普咖啡館
◆ 雙叟咖啡館
236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37
參觀的通道分6個部分,每一段都用人物的名字命名。他們都是各個時
代非常聰明優秀的人,為巴黎的地下汙水係統做出過開創性的貢獻。比如
1805年奉命對地下排汙係統進行整治的布呂內瑟用7年時間在黑暗的“腔腸”
中摸索,提交了一份巴黎陰溝係統的翔實地形圖。後來的全麵改造正是基
於布呂內瑟精準的材料才得以完成的。
通道裏還標有街道名,和地麵上的街道相對應。現在,這個城下之城
係統的完全自動化不僅確保了塞納河的起落不會對城市構成威脅,同時對
汙水汙物的檢測也監控著巴黎的環境質量和衛生狀況。
從博物館回到地麵,我們也可檢驗一下這個網絡的分布:走在大街小
巷,低頭看看馬路邊是否都有排水係統,尤其在雨後,積水真的很快就排
幹了嗎?是真的。
下水道博物館
◆ 巴黎地下水道切麵圖明信片
下水道博物館:
最臭的博物館
維克多· 雨果把巴黎的陰溝稱作“巨人的腔腸”。《悲慘世界》的主人公
冉阿讓背著負傷的呂西安在其中穿行,讓人們以為巴黎的下水道係統是世
界上最便利的逃生通道。被人追殺或幹完危險的勾當,隻要掀開地上的井
蓋,就可從人間消失。這也是巴黎的驕傲:以閑散著稱的法國人居然建設了
世界上最完備的汙水處理係統,它的興建比倫敦早6年,比柏林早20年。進
入下水道博物館(Musée des égouts de Paris),雖然氣味越來越不好聞,卻
讓人越來越心懷敬畏。
博物館建在巴黎下水道的管道層中,日夜流淌不停的汙水帶著雜物從
遊人腳下的鐵箅下流過,讓我們切身感到這個係統對一個城市多麼重要。
在1200年前後,法王菲利普-奧古斯都為巴黎鋪設街道時,排水溝就在馬路
中間行人腳下。直到路易十四時代,巴黎右岸才有了汙水處理係統。接下
來拿破侖一世、拿破侖三世相繼建設大規模的地下水管道網。現在網絡長
度已達2 100公裏,其中還包含可直接飲用水管、不可飲用水管、通信光纜、
氣體管道等等,有完善的管理和時時的監控。這些在博物館都可以看到實
物和說明。曾經使用過的各種處理汙物和汙水的設備,以及為工人預留的
操作口都可供有興趣的遊人仔細查看。
238 巴黎導覽第五章 五級推薦239
地址:93 Quai d’Orsay 對麵,7e
電話:01 53 68 27 81
網址:www.paris.fr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5月至9月,周六至周三早11點到晚5點;10月到4月,
早11點到晚4點;1月後兩周不開放
乘車指南:地鐵9號線 Alam Marceau站,塞納河右岸邊就是博物
館入口。或地鐵RER線Pont de L’alma出來過橋就是
下水道博物館
◆ 巴黎地下水道博物館裏展示的為巡查工人預留
的操作口,令人聯想到《悲慘世界》中的主人
公從地下水道中逃亡的情節
◆ 巴黎地下水道博物館內部講解排水係統的展示板(上圖)
◆ 巴黎地下水道博物館內展示的汙水處理設備(下圖)
240 巴黎導覽巴黎周邊241
凡爾賽:一個複仇計劃
楓丹白露:皇家度假村
古城夏特爾:中世紀的懷想
奧維:梵·高的終點
吉維尼:莫奈的夢中天堂
242
250
257
262
265
巴黎周邊
242 巴黎導覽巴黎周邊243
竭慮從全國搜刮的財富根本無法支持這樣龐大的開支。凡爾賽此時隻是路
易十三留下來的一個打獵小屋,在一片沼澤和泥潭之中,周圍是零星的農
田和村舍。路易十四要讓它成為超越巴黎之上的新首都,人力和物力從何
而來?但這不是國王關心的,他隻需要命令科爾貝去籌集,而且要快!國
王恨不能立刻帶著舉國文武離開令人憎恨的巴黎!
科爾貝以全部的忠誠和精明回饋了國王的信任。這座耗資巨大的城堡
和花園,征調3.6萬勞力、6 000馬匹,兩班日夜不停歇地艱苦勞作。國王的
瑞士雇傭衛兵被調去抽幹附近有毒氣的泥潭,修建以路易十四情婦曼特農
夫人(Marquise de Fran?oise Maintenon)命名的水渠,很多年輕的士兵獻出
了生命。
在那個年代,這種犧牲不會在人們心中引發震動。真正讓科爾貝煩惱
的是,國王朝令夕改。路易對站在身邊眉頭緊鎖的科爾貝根本不加理睬,
◆ 凡爾賽宮
凡爾賽:
一個複仇計劃
從前有個孩子,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整天帶著他東躲西藏。他的
那些親戚有時會收留他們,但是卻欺負他們。母親經常和他們爭吵,有時
會深夜把他叫醒,抱著他離開溫暖的床,在一片混亂中倉促逃離。當他稍
微長大點,母親經常滿含痛苦地告誡他:“路易,記住:你是國王,你一定
要爭氣,長大後收拾這些渾蛋!”
這個孩子常常躲到角落裏哭泣,城堡外槍炮轟鳴,人們叫喊著要殺他
們全家……這些是噩夢還是真的,路易已經分不清了。隻有一點是確定的,
他要報仇!經過一次次慘烈的戰爭,他終於取得了王位,控製了自己的國
土。他終於要實現願望,實現多年深思熟慮的計劃。這是個驚人的舉動,
一經宣布,朝野上下為之震驚。
這個宏偉的複仇計劃就是凡爾賽(Chateau de Versailles)。男孩子多少
次發誓,一旦他得到權力,時機成熟,就永遠離開巴黎,離開這個凶險墮
落的地方。他要有自己的宮殿,他要世界上最華麗璀璨的城堡,在那裏他
是獨一無二的萬神之王,他是太陽之王,是唯一的統治者。在那裏沒有人
違反他的意誌,敢對他說一個“不”字。這個計劃聽上去有點可笑,像孩
子的遊戲。但是一旦一個國王舉全國之力,要讓它變成現實,情況就嚴峻
了。首先,耗資如此巨大。首先站出來反對的是財政大臣科爾貝。他殫精
244 巴黎導覽巴黎周邊245
是要被震懾住的。相信我,無論你從小看過多少次這裏的照片,想象它如
何璀璨耀眼,它本身都超過所有的想象。唯一能和這種恢弘相比、令人終
生難忘的是楓丹白露的弗朗索瓦一世長廊(見“楓丹白露”)。
陽光從右側巨大的窗戶傾瀉下來,又從地麵反射到左側牆壁17麵高大
的鏡子裏,從那裏又反射出大廳和窗外的藍天白雲以及花園。這些鏡子是
科爾貝花大價錢從威尼斯工匠手中購買秘方製成的。而這些威尼斯人出賣
祖上傳下來的手藝,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投入海中處死。路易十四曾在這
裏陳列大型銀質家具,和水晶吊燈、鍍金裝飾、大理石地板一起交相輝映。
當法軍入侵德意誌,並對占領地區大肆實行焦土政策時,法國的財政
出現了危機。路易十四下令把這些當時工藝最精湛的家具熔化掉,支持戰
爭所需。抬頭看看天花板,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受寵的宮廷畫家為路易歌功
頌德的大型繪畫作品,在那裏眾神環繞,為這位“大帝”加冕。那是國王喜
歡的巴洛克風格,今天看來總是過於矯飾而顯得偽善。雖然不是如實表現,
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路易作為統治者的業績:和平與戰爭。
路易對這個鏡廊的設計非常滿意,為了從鏡中反射出凡爾賽花園的最
佳景色,國王甚至答應把自己的臥房挪到東側。鏡廊一旦完工,立刻向公
眾開放。無論他國的使臣,還是法國的百姓,都可以免費參觀。路易要讓
他們親眼看看自己打造的仙境。他堅信沒有人會不被震懾不被迷醉,不更
加臣服於他的威嚴,法國的威嚴。法國和路易已經融為一體。“國家就是
我”,這是路易十四的名言。路易在觀看勒· 布蘭(Charles Le Brun)的畫作
時發現說明都是拉丁文。這是當時的習慣,因為意大利藝術仍是楷模和範
本。國王立刻命令拉辛(Jean Racine)翻譯成法語,因為這是他統治下的法
國,要讓他的臣民為自己的國家自豪,而不是亦步亦趨學習別人。
鏡廊東側的小廳是戰績廳,西側是和平廳,這兩個命名正好反映了路
易十四的生命曆程:從好戰的青壯年到渴望和平的老年人。和所有雄心勃
勃的統治者一樣,路易曾一心開疆拓土,以武力奪取他國領土,為此犧牲
了100萬法國士兵的生命。連年的戰爭還帶來了貧困、饑荒和生產停滯,路
凡爾賽
他的原則是“不計成本,隻追求最佳效果”。因此當他認為已經建起的圍牆
掩蓋了父親路易十三原有的城堡,或者回廊完全模仿了意大利建築時,立
刻命令毀掉,重新設計。路易要的是全新的法國風格,或者說路易十四風
格。意大利建築當然完美,但那不能代表他。他要人們來朝拜凡爾賽,朝
拜的是全新的路易十四的法國,而不是意大利的複製品。再造法國文化的
雄心必須體現在凡爾賽的建築中。
在凡爾賽,最能體現路易這個雄心的,莫過於75米長的鏡廊(Galerie
des Glaces)。進入凡爾賽宮殿參觀,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走下來,繁複華麗
的裝飾通常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不知不覺突然走到鏡廊門口時,還
◆ 鏡廊
246 巴黎導覽巴黎周邊247
這個地區的水源其實供應不了如此龐大的係統,當年隻有路易本人駕臨時,
噴泉才會驟然噴薄而出。而一旦國王轉身離開,水閘立刻關閉。
花園的中軸線是幾個最重要的水池:緊鄰宮殿的大水壇旁是最引人
注目的一組代表河神的銅雕,代表法國的河流。走下台階是拉多娜噴泉
(Latona Fountain),高處站立的女子是阿波羅的母親,她把嘲笑她的人變成
了青蛙。它們在水池四周圍繞著拉多娜和兒子阿波羅。注意看兩側較大的
兩座雕像,他們正痛苦地從人身蛻變成蛙。與此遙遙相望的,是阿波羅戰
車噴泉(Apollo Chariot Fountain)。他正駕著太陽戰車,由駿馬、人魚和河
怪陪同奔馳而來。但是,他沒有從東向西行駛,而是向著宮殿的方向,那
是“太陽王”的方向,路易正在宮殿中接受阿波羅的敬意。
除此之外,在樹叢中,有幾個特別值得一看的噴泉。從管理人員手
◆ 拉多娜噴泉
凡爾賽
易十四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沒有停止建造他的宮殿。但生命都有周期。晚
年,路易在凡爾賽的小教堂中和曼特農夫人秘密成婚。在這位虔誠的女教
徒影響下,他開始抵禦貪婪、摒棄奢華。曾經環繞在路易十四身邊夜夜歡
歌、喧囂諂媚的宮廷,慢慢沉寂下來。當初他強令宮廷大臣跟隨自己到凡
爾賽,免得他們在各自的領地裏搞陰謀詭計。他鼓勵他們在附近購置田產
興建住宅。凡爾賽曾因此地價暴漲、人滿為患,彙集了各式各樣、各行各
業想撈一筆的人。現在老國王和他同樣年邁的新夫人已經討厭這些烏七八
糟的喧嘩,他們更喜歡獨自徜徉於花園。
相比於宮殿,凡爾賽的花園更是精致與恢弘相結合的傑作。今天,雖
然原來的狩獵區已經大大縮減了,但是這裏還有800公頃田園,20萬株樹木。
寬闊的水渠、平整的草地,以及掩藏在樹叢中的噴泉和雕像,仍可體現出
設計師勒· 諾特爾和路易十四當年在此傾注的心血。路易深愛他的花園,甚
至親自編寫了參觀導引的小冊子。一定要趕在噴泉開放時去凡爾賽,因為
◆ 凡爾賽花園
248 巴黎導覽巴黎周邊249
當然有時間還該去看看大小特裏亞農(Trianon),和路易十六的王後瑪
麗· 安托瓦妮特的小山莊(Estate Marie Antoinette)。但是凡爾賽太大了,一
天是看不了那麼多的,可能去了多次,還是走馬觀花。
在歐洲眾多其他國家的王宮、花園、夏宮、別墅、城堡中,無論他們
自己是否承認是模仿、借鑒了凡爾賽宮,和路易這個傑作比較起來,都要
差遠了。凡爾賽華麗的建築和裝飾或許是可以模仿的,但潛藏在氣勢恢弘
的宮殿和寬闊整齊的園林池塘之中的,是不可一世的萬丈雄心,真是很難
學到。
地址:巴黎西南21公裏
網址:www.chateauversailles.fr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4月至10月,周二至周日早9點到晚6點30分;11月至3
月,周二至周日早9點到晚5點30分
乘車指南:從巴黎蒙巴納斯車站(Paris-Montparnasse)站坐到
Versailles-Chantiers站,或者從聖拉紮爾火車站(Paris-St. Lazare)
坐到Versailles-Rive Droite
◆ 昂色拉德樹叢(左圖)
◆ 阿波羅池樹叢(右圖)
凡爾賽
中可以索要噴泉的中文地圖,仔細尋找它們,你不會失望的。順著水徑
(Water Avenue,也叫頑童石像小徑)向西可以到達龍池(Fountain Dragon)
和海神尼普頓池( Fountain Neptune)。後者是凡爾賽最大的噴泉,因為海
神掌管著可貴的水資源。廊柱樹叢噴泉(Grove Colonnade)也值得看看。帶
我們去凡爾賽的一個法國人最喜歡昂色拉德樹叢(Grove Encelade)。我聽
從他的勸告去看,很震撼。憤怒、力量、抗爭、生命力、原始野性,從大
地深處噴薄而出。這個噴泉也是我最喜歡的。還有一組三個阿波羅池樹叢
(Grove Apollo)也不要錯過。鏡子噴泉(Fountain Glaces)也是水池作品中的
精華。人們都喜歡圍坐在草地上,觀看一柱柱形狀各異的水柱,隨著或恢
弘或優雅或詼諧的巴洛克皇家音樂的節拍和旋律,噴射、跳動、潑灑、旋
轉。我帶著女兒坐在那裏看了一遍又一遍,還特意去買了凡爾賽音樂的光
盤,每次聽,都忍不住凝神回想。
◆ 阿波羅戰車噴泉
250 巴黎導覽巴黎周邊251
時期完工。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代表他名字的字母“H”。據說他的妻子
王後凱瑟琳· 美第奇自作聰明地在上麵加上了兩個對稱的字母“C”(代表凱
瑟琳),以示他們夫妻永世不離。(別冊8頁)但是旁人從中看到的卻是兩個字
母“D”,那是亨利二世的寵妃、王後的情敵戴安娜名字的首字母。凱瑟琳
得知後憤怒之極,卻為時已晚。她無法從建築上摳除所有的裝飾。亨利二
世是在比武中突然去世的,凱瑟琳· 美第奇曾經帶著幼小的孩子到楓丹白露
避難。曆史上的凱瑟琳非常強橫,保護三個兒子在動蕩的宗教戰爭中掌控
王權。除了在此修築壕溝抵禦入侵,她還在這裏舉行豪華的宴會,進行政
治斡旋。應運而生的是這裏著名的詩人沙龍。燭光搖曳下,彼此仇恨的人
們一麵要提防食物是否下毒,一麵傾聽詩神呼喚內心的溫情。中世紀的生
◆ 弗朗索瓦一世長廊
楓丹白露:
皇家度假村
凡爾賽和楓丹白露,雖然人們經常把巴黎不遠處的這兩處宮殿群相提
並論,但參觀過前者,會覺得後者要隨意休閑得多。凡爾賽宮氣勢奪人,
皇家威儀壓得人無所適從,隻能屏息讚歎。楓丹白露相對溫和些,沒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