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支持喪偶老人再婚。子女對老人再好,有些感情卻是子女無法替代的,老人的某些感情需要,是當子女的也滿足不了的。因此,對於喪偶老人,子女應該熱心當“紅娘”,成全他們的婚姻,不應充當不光彩的幹涉者。
主觀年齡判斷影響心理年輕態
據國外報道,心理學最新研究發現,我們中的很多人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小,平均小12歲之多。而那些在精神方麵更年輕的人還保持著年輕心態,擁有更敏銳的大腦。
之前的研究調查了積極心態對身體的好處。例如悲觀主義者更可能患上從周身不適到高血壓等很多疾病,而且比樂觀主義者死得更早。現在,科學家發現,積極心態還對心智有好處。美國研究人員要求500名年齡為55歲到74歲男性和女性誌願者談論他們的整體健康水平和頭腦靈活程度。這些誌願者還被問及他們感覺自己有多大。10年後,研究人員再次詢問這些問題。他們發現平均而言人們認為他們比實際年齡小11歲。女人們甚至感覺自己更年輕,認為她們比實際年齡小12歲半。平均起來,這些誌願者認為他們比實際年齡小12歲。該研究報告發表在《老人醫學:社會科學雜誌》上。
研究還發現,那些有著年輕心態的人傾向於智力衰退更少,甚至將玩遊戲和猜謎語等已知的保持頭腦靈活的活動等因素考慮在內,這一聯係仍存在。印第安納州烏爾都大學的研究人員馬庫斯·施弗說:“你年紀多大很重要,但是你感覺多大更重要,它對衰老進程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如果你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老,那你可能會經曆很多與衰老相關的衰退。但是如果你實際年齡很大卻維持著年輕心態,那就會你維持很多能力。我們發現那些感覺比他們實際年齡年輕的人們更可能對他們10年後的心智能力感到自信。是的,實際年齡很重要,但是,主觀年齡更重要。通過追隨新潮流和接受新活動設法保持年輕態可能是有好處的。學習新技術是人們繼續改善他們認知能力的一個方法。”
人們的實際年齡是否影響他們的認知年齡或者反之亦然目前尚不明確。研究人員說:“我們不知道這兩者誰先誰後。一個人的健康和快樂影響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是一個人的認知能力造就了他們的健康感?我們將在未來研究中探討這個問題。”
其他研究顯示女人比男人老得快,因此研究人員希望探究感覺比實際年齡更老的女人是否在認知能力方麵更不自信。他說:“男人和女人之間存在細微差別,但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明顯。”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我們在74歲時最快樂。這被認為是這個年齡的人們的責任感和對收入的擔心減少了,留給自己的時間更多了,所有這些因素導致我們在74歲時感覺最快樂。
養生從“心情”做起
人到中年,是家庭事業雙豐收的時候,同時也是各種壓力相對大的時候。個別人經常感到身心疲憊。尤其是有些女性,本該彰顯著一種成熟的美,卻時時被身體的臃腫、麵色的晦暗、色斑、心情的糟亂抑鬱、甚至缺乏生活的樂趣和激情所困擾。
於是更加擔心害怕自己是得了什麼疾病,甚至是有病亂投醫,在健康指導治療方麵出現了很多誤區,結果欲速則不達,出現了諸多更嚴重的問題。那麼女性到了中年階段如何進行合理的進行調理?
第一、心理調整是基礎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那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良好的心態更會給人帶來長久的持續的積極的影響。有人遇到事情喜歡從積極的方麵去考慮,有人則相反,凡事先看到不利的方麵,結果使自己時時不開心,影響了身心健康。
人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任何人都會有明顯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但性情開朗的人,會在最短的時間把這種不愉快化解到最小程度,把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臨床上由於情誌因素而引發各種疾病的情況時有發生,或患了新疾,或引發舊病。發生在中年女性因情緒不佳、心態不穩經常引發的皮膚問題有:黃褐斑、痤瘡、乳腺小葉增生,甚至可引發帶狀皰疹等,而原有皮膚過敏、濕疹、銀屑病等疾病往往由於長期情緒抑鬱或情緒不穩而複發或加重。
心情愉快,性格開朗,不僅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而且還能促進身體骨骼裏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來,使得皮膚紅潤,麵有光澤,少發疾病。所以預防疾病的關鍵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的關鍵是心理調節。
第二、生活調節是保障
生活起居有時,工作娛樂有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現代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保障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
飲食上不偏食、不吃零食,調配好合理的膳食結構,要粗糧細糧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