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洞航法是人類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空間發現之一,它使得我們提前一個世紀走出了太陽係。
—————新華聯邦科學院,孫闌院士
早在二十世紀愛因斯坦先生提出相對論和光速不可超越定理後,為了繞過這一屏障,實現超光速飛行,無數科學家做了各種各樣的假設和猜想,其中包括蟲洞理論。
一,蟲洞及蟲洞航法
所謂的蟲洞,就是指空間的不正常扭曲現象,這些引力異常點對應著一個翹曲的空間,通過蟲洞,我們可以進入翹曲空間,從而以遠比正常空間要短的路程到達目的地,這樣一來換算到正常空間裏,我們的速度就超過了光速,也就是說,通過蟲洞航行,我們可以繞過光速不可超越的定理。【注1】
二,蟲洞的發現
在2055年之前,蟲洞及蟲洞航法一直被認為是眾多科學假說中的一員,因為一直沒有任何直觀的觀測數據可以支持這一觀點,但是2055年的聯合國太陽係勘探計劃改變了這一切。
2057年12月4日,來自當時東亞共和國的太空科學研究船“炎帝號”在經過一年多的航行後抵達了土星軌道,在那裏,炎帝號偶然間觀測到了一個引力異常區,經過進一步的研究,確認為一個引力空白區。
2058年5月1日,經過近半年的討論,聯合國天文大會宣布蟲洞現象得到確認,並公布天然蟲洞具有的共同特征,它們包括:
1)蟲洞中心為引力空白區,
2)蟲洞附近相當一塊區域存在不同程度的引力失常現象,
3)異常的空間翹曲結構,光在經過蟲洞邊緣時會發生不正常的方向改變
4)隨機性的輕微電子散射和低劑量持續性電磁輻射現象
5)來源不明的高能粒子流【注2】
三,人類太空開發曆史(2050———2160)
2059年1月1日,在無人探測器成功返回後,星際探索先導船“哥倫比亞”號在船長卡倫·潘德的帶領下穿過了被命名為“土星隧道”的蟲洞,而這次探索活動,揭開了人類星際探索時代的序幕。
2059年5月26日,“哥倫比亞”號成功返回,並提交了詳細的測繪數據,標誌著人類的腳步第一次走出了太陽係,而被“哥倫比亞”號發現的,正是現在十分著名的“天擇”星係。
2059年7月1日,《關於宇宙開發和資源勘探的相關協定》在聯合國大會上被一致通過,其主要意見可以概括為兩點:先到先得,以及一致對外。隨後,各個國家紛紛投入巨資進行宇宙開發活動。
2061年,天擇星係外圍,距離中心恒星36AU的地方發現了第二個天然蟲洞,比特星係被發現,距離天擇星係160.5光年。
2063年——2093年,在這三十年裏,超過15個恒星係和連接它們的蟲洞網絡被發現,“太陽係——地外星係”交通網絡初步建立,超過5000萬人走出了太陽係,他們來自16個國家,並建立了至少19個永固性太空殖民地。【注3】
2105年,北美聯邦太空礦業編隊NA-3302發現了不知名金屬結構物體,人類第一次確認外星人存在。
2120年,人類第一次與外星人接觸,幸運的是,當時與人類接觸的是屬於貿易文明的利庫人,在他們的幫助下,人類被承認為智慧種族,並獲得當時銀河係協商會議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