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澄西人民迎接勝利(7)(1 / 3)

4月27口,召開全校第一次全體團員大會,團員42人,選舉產生了由7人組成的團支委會。繆祖義任團支部書記,張鏞祥任副書記兼組織委員,張輔樵任宣傳委員,由青年團常州地委直接領導。不幾天團地委派工作組來校幫助整理組織,團員進行登記。成立學生會,選張鏞祥為學生會主席。解放初期,蔬菜副食品供應困難,團支部、學生會發動同學在城東牆腳下空地開荒種菜,緩解了當時供應困難。

團組織及時發展了一批在護校鬥爭、迎接解放的活動經受考驗的積極分子入團;尤其重視高一、高二年級學生的建團工作,並且從中培養了一批團幹部和學生會幹部,6月團支部在學校“凱樂堂”舉行新團員入團儀式,當繆祖義等畢業時,省常中的團員總數已達94名。

解放初期形勢迅速發展,各方麵都需要增加幹部,團支部按上級要求先後輸送大批團員和進步同學參加革命隊伍,有的進了華東軍政大學和各種幹部訓練班。投考高等學校的學生,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建設社會主義的知識力量。

27.李中孚、邱靜之迎解放

1949年4月21日夜晚,駐常州城的國民黨軍隊倉惶南逃,城南居民情緒錯綜複雜。街上關門閉戶,零星潰兵徘徊街頭,有的闖進民宅,威脅居民,勒索錢財,強換便衣,也有的哀求資助盤纏,返回家鄉。被遺棄的傷殘士兵,滿麵憔悴,滿身鮮血,一瘸一拐,或臥道旁呻呤,或躑躅街頭,彷徨無計。4月22日拂曉,有幾個國民黨散兵闖進局前街小學,討水喝,探詢路程,要求資助川資、便服,強裝凶樣,威嚇校工,驚動校中教員,地下黨員李中孚、邱靜之兩人挺身斥責潰兵,宣傳黨的俘虜政策,曉以利害,給予忠告。表示願意資助,但要繳出隨身暗藏的武器。散兵被迫交出兩支嶄新的手槍和彈藥。給他便衣換下軍裝,散兵表示感激,回去後決不再為國民黨賣命!

常州城內的地下黨員、團員,自覺地積極行動,堅守自己的崗位,聯係和團結廣大工人和知識分子,宣傳黨的政策,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工廠、商店、學校不受敵人破壞,協助人民解放軍順利地接管常州城。

28.爭取教育敵軍反正起義

黃盤林爭取王文興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後,敵營壘中有些人覺得國民黨大勢已去,打算著為自己找出路。國民黨常州城防指揮部城北組組長王文興就是一個,他通過戈多多的妻子戈培玉,表示了自己的心意,戈培玉告訴了黃盤林,經過調查分析,認為有誠意,同意見麵,戈培玉通知了王文興:“新四軍的代表要找你。”

黃盤林藏著短槍去了王家。原來他們均是常州北門扶輪小學的同學。王文興接待老同學坦蕩平靜,王母也認識盤林,打了親切的招呼。黃盤林談了當前的形勢,講了政策,鼓勵他選擇的正確途徑,歡迎他立功贖罪,跟共產黨走。接著提出要王文興搞一張常州市地圖,常州城裏哪條是死弄,以及弄的通道走向,這是解放常州的需要,並要求提供一份常州國民黨特工名單及情報。王文興全部應承,不久就將情報送到黃盤林、許雲龍手裏。

常州解放後,黃盤林將王文興的關係交給軍管會,王文興也得到了新生。

俞遠章爭取蔭沙敵營長陣前起義

張鬆山是張少華結拜兄弟,當過李明揚部副師長,同蘇中三分區司令陳玉生換過帖子,是大地主,已退休的國民黨“老太爺”,住武進縣的蔭沙。武進縣蔭沙船老大秦長貴為了生活,拜張鬆山為老頭子,俞迢章為了開展沿江工作,與秦長貴建立了聯係。張鬆山為了利用秦長貴,也經常找他。俞迢章向秦長貴了解中心沙的敵情,秦告知“沒有”。中心沙駐敵五十一團一個炮兵加強營,營長直接掌管一個連,另外還有3個連,營長認張鬆山為“寄爹”,國民黨軍隊裏的軍官,凡是找地方實力派做“寄爹”,都是為自己留退路。

解放軍十兵團司令部的參謀部到了泰州,陳玉生、謝克東、張誌強等都已到了。俞逛章問陳玉生:“張鬆山曾和你換過帖子,現在中心沙的一個營4個連都是榴彈炮,營長拜張鬆山為‘寄爹’,想留後路,能不能以你的名義出個信,打通張鬆山,隻要能爭取這個營不開炮就好了,能全營不開炮最好。”(因解放軍二十三軍渡江,從上四圩港以西至七圩港,中心沙在西麵的末梢,是武進江段的防禦中心)

陳玉生答應了,由俞迺章代寫,陳玉生蓋印。信中曆數張的罪惡,講明形勢,指出前途,要張為我軍渡江立功。俞迺章回到靖西,交秦長貴送去。

張鬆山見信,大驚失色,與秦長貴商量。秦說:“你要是答應,就寫殺子給我,叫他們派人同你聯係。”張鬆山寫下條子叫秦長貴給俞迺章。俞迺章向地委書記鍾民彙報,鍾民派了情報科長俞叔度持俞逆章的信前往,先找張鬆山的徒弟劉金生,又叫姚金洪為俞叔度摘了身份證過江,先到三河口延陵中學找到鄒少勁,經常州興隆巷6號劉鑫榮陪同找到劉金生,再由劉金生陪同到達張鬆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