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將星降臨(1 / 2)

在美麗的泰山腳下,一個寧靜的小山村裏,一個略顯破敗的大房子裏,有一家人正圍著一個女子,她是誰?人們為什麼要圍著她。隻見這個女子滿臉通紅,雙手緊緊地抓住床單。旁邊一個老年女子,站在一邊,緊張地看著她。老年女子不時端過熱水,幫助女子擦擦臉,有時又說說其它話,以安撫女子的情緒。而在破敗的大門外,一個中年的男子正在大門外緊張地踱著步,手已經握成了拳頭。門外的天已經變成了灰色,是要下雨了嗎?突然狂風大作,一陣急風吹了過來,然後一道閃電劃過,然後是一陣驚雷。就在這時,房中傳出一陣嘹亮的小孩的哭聲,“哇……”,然後接生婆急急地跑了出來,說道:“公子,夫人生了,是個少爺,恭喜公子。”男子朝內室跑了過去。一下沒看見眼前的門檻,腳踢在上麵,摔了進去。“夫君,小心。”女子虛弱地說,眉宇間有些掩飾不住的興奮。男子走過去抱起小孩,看了又看,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大聲地對外麵說:“老吳,去給李媽拿一吊錢。”有個老漢應了聲,“誒。”男子不再答理外麵,一手摟著妻子,一手抱著小孩。而女子因為太累,衝丈夫笑了笑,然後睡了過去。這時窗外下起了大雨,有濃濃的泥土的氣息。這個孩子注定不平凡,必然會在以後闖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這年是永康元年(公元168年),這一年中央發生了變亂。東漢政權的官員大體分為三派:士人、外戚和宦官。外戚就是宮中女眷的父族、兄族。而宦官就是皇上身邊的太監。另外還有一派:士人。當時宦官集團比較腐敗,相反外戚集團還比較清廉。所以士人和外戚站在了一起。士人也就是黨人。新皇帝寵信宦官,而此時的權利掌握在外戚手中。為了奪回權利,靈帝依靠太監發動了政變。於是大批外戚被殺。其中就有戰功累累的大將軍竇武,還有士人領袖陳蕃。一大批黨人被殺死,而且終生不能參與政治,而宦官取得了中央的大權。這就是曆史是有名的第二次“黨錮之禍”。這位男子叫於洋,字澤生,也是一名黨人,在前兩年逃回了家,全家人在這個小村莊裏避禍。他的老婆是楊家的女兒,也就是楊氏。帶著對孩子的期望,男子為孩子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這個名字就叫於禁,字文則,希望兒子將來能夠逾越宦官對黨人的禁錮,並且在文治武功方麵取得大的成就。

在以後的歲月中,於洋這個落魄的黨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每天天剛亮,於洋就把兒子從被窩裏叫起來。他的任務就是帶著兒子爬山。後麵的大山很高,怎麼也有一二百丈吧。每天於洋帶著於禁先負重朝山上爬去。繞著山跑一圈,再爬上去再休息一刻鍾左右,剛好能夠看見太陽從烏雲裏升起來,而這給了苦悶中的於洋莫大的安慰,也給了於洋莫大的希望。這也是於洋帶孩子爬山而不是其它鍛煉方式的原因。於是周圍的村民都能在早上看見一大一小兩副身影在青山綠水中奔跑,然後朝山上爬去,然後在山頂上呼喊,這樣聲音就在整個山穀回蕩。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是於汝南(於洋曾在汝南當過太守)父子又在爬山了。在太陽的餘暉中,於禁父子下山。家裏,下人已經做好飯,吃完飯後。於洋帶著孩子練習武術或者讀書。於洋非常嚴格,兒子七歲時就已經開始練習劍術了,而此時文則才剛好比劍高一點點。但是刺、挑、撩一步都不能馬虎。有一次,小文則摔倒了,倒在地上哇哇大哭。於洋走過去一看,腳摔破了。於是於洋幫孩子擦幹血跡,繼續叫孩子練習劍術。可是孩子不繼續練,隻是哭,無論於洋怎麼安慰鼓勵都沒有用,楊氏也要丈夫今天不要讓孩子練了。於洋走到孩子麵前。蹲下身子對孩子說:“兒子,子不教,父之過,都是為父的錯,為父沒有盡到一個父親該盡到的責任,沒有讓你喜歡上擊劍,為父甘願受罰。好吧,為父這就去把《三字經》抄十遍。兒啊,你今天不用練了。”於是於洋就去抄《三字經》去了。酉時,於禁看見父親房中的燭光,沒有什麼感覺。亥時,於禁看到父親房裏的昏黃,心裏有些傷傷的。寅時,於禁起夜,看見父親的屋子的微光,跑回了屋子,帶著滿心沉重地哭了起來。從此,於禁春秋射獵,冬夏讀書,身心的刻苦換來了十八般武藝。

可是考驗還是有的。這天於洋又帶著於禁去晨練去了,他們在山腳下走著,帶著滿身的力氣。突然,於禁發現了眼前的樹林裏好像有什麼,隻聽到悉悉索索的聲音,同時草叢似乎在抖動。於禁覺得很奇怪,於是他想走過去,可是又不大敢,於是他站在了原地。於洋說:“禁兒,刀出鞘,張弓搭箭。”於禁不知道其中玄機,隻好拿出武器。他們慢慢地逼近那裏,可是他們隻聽到呼呼的、很濁重的呼吸聲,正當他們走近那個地方時,呼吸聲似乎又遠去了。在他們的背後似乎有些聲音,但是那聲音卻沒有那麼重,毫無疑問,後麵的東西並沒有前方的東西勇猛。於是於洋說:“禁兒,看住後麵,為父看著前方,待為父看清前方到底是何物再做打算。”說話間,前麵的聲音迅速往後轉移,看來兩個野獸都要往身後去了。於洋拿著刀隨著那發生聲音較小的獵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