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空中的恒星
楊樂生
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變化中賈平凹始終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存在。
三十多年以來,賈平凹在創作的諸多領域做出了驕人的成績,用千餘萬言的百十本作品集,遠遠地走在了同時代人的前列,被目為中國文壇的奇跡。小說、散文、詩歌、文論、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齊頭並進,全麵開花,碩果累累。在華人寫作圈中,洵為僅見。人們一方麵欽佩他罕見的創造力,另一方麵對他構築的藝術世界更是感到吃驚。一個“農民”,一個孱弱的人,一個貌不驚人的人,一個嘴笨木訥的人,硬是在不可能處創造出了文學的奇跡!這不能不讓我們歎為觀止。一般而言,一個作家能在某一類體裁登峰造極已經很難得了,但賈平凹是在多個領域出類拔萃,領袖群倫。我們除了給他一句“天才式的作家”的結論外,恐怕很難再找出另外的高度來概括且作比較客觀的評價。即以散文論,當代的散文家可謂多矣,但倘以賈平凹的散文成就為標準來衡量,我們又能列出幾個當代中國的散文家呢?長篇小說的寫作亦是同樣的情形:賈平凹先後獲得美國的“美孚飛馬獎”(《浮躁》)、法國的“女評委文學獎”(《廢都》)、香港的“紅樓夢文學獎”(《秦腔》)及中國的“茅盾文學獎”(《秦腔》)。放眼全中國的當代作家,大約尚未有第二人贏得這麼多、這麼高層次中外享有盛名的榮譽。他也是有大量作品被譯介到國外為數並不多的當代作家中的一個。我們從這個側麵,就能觀察到賈平凹的廣泛影響。有人稱賈平凹是“中國文壇的獨行俠”,我看是見地之論,絕非溢美之辭。
僅就中短篇小說的造詣而言,賈平凹就有著別人無法替代的獨有價值,達到了嶄新的藝術高度。這本書的編選,首先要麵對的是選擇的艱難。賈平凹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說作品,已結集出版的有三十多種,字數在三百萬字以上,如何取舍,是頗為為難的。在有限的篇幅中怎麼做才能盡可能地顯示出有賈平凹藝術特征的代表性的作品?是否要按他寫作的先後時期分階段選取?是以已經獲獎的作品為主呢,還是以盡管存在爭議但有著強烈的藝術探索精神的作品為主?是以專家學者已經達成共識的作品為主體還是以各界讀者的好評為標準?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具體問題,處理得不合適必然影響閱讀效果。本書現在的做法是在征求了為數並不多的人的意見後,不麵麵俱到,不兼顧賈平凹的創作曆程,不論題材,不分得獎與否的主次,不按發表順序,隻選作者藝術上成熟期的能充分體現作家個性的作品,向探索性的作品傾斜,側重營造“商州”和指向現實的代表性作品。當然,如此一來肯定會漏掉大量的好作品,給人一種以偏概全之感,但願這種“偏”能有獨有的藝術含金量。
賈平凹對中國文壇最引人注目的貢獻,是他用大量的作品在藝術上建構了一個“商州世界”。如果認為賈平凹熱愛故鄉並用手中的筆謳歌故鄉,那麼恐怕就小覷了賈平凹包容深廣的藝術雄心,就忽略了賈平凹早已逸出地理上的商州的現代憂思和世界情懷。此商州非彼商州。賈平凹筆下的商州,其實就是藝術地認識中國的一個窗口,中國社會的一切變化在這裏都有著程度不同的反應,是透視中國的X光機。甚至可以反過來說,商州的律動就是中國的律動,商州的變化就是這個世界的變化。商州是賈平凹藝術的出發點,而其歸宿點則是走出商州,走遍中國,走向世界。1990年以前,賈平凹的中篇小說幾乎全是寫商州的,商州題材的短篇小說也為數不少。《天狗》、《黑氏》、《美穴地》等力作就是典型代表。這些作品或富含曆史的厚重度,或包容現實的溫熱度,或曲盡人性的縱深度,從多個視角寫活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天狗、師娘、黑氏、柳子言等人物形象業已成為打下“賈氏印記”標誌性的形象,其難得的藝術價值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可。倘若再加上賈平凹寫商州大量的散文和影響巨大的長篇小說,如《浮躁》、《高老莊》及《秦腔》等,一個豐厚的、多彩的、立體的商州就屹立在人們麵前了。當代中國作家中大概隻有莫言的“高密東北鄉”可以和賈平凹的“商州”相媲美。縱觀中外文學,我們會發現一個相通的現象:不少傑出的作家都創造了一個自己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多和作家的故鄉重疊。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馬孔多,威廉·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魯迅的魯鎮和未莊,沈從文的湘西……這些藝術世界要比作家的故鄉大得多,其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已深深走進人們的心中。賈平凹的“商州”無疑是他創造的藝術世界,其所蘊藏的審美富礦今天尚未得到充分地開發,但可以預期,隨著對賈平凹研究的深入,其特有的價值將會越來越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