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10日,美籍華人光纖專家魏弘毅從美國總統裏根的手裏,接過了全美少數民族傑出製造商獎。
由美國商業部小型企業處及少數民族發展處特設的少數民族創業楷模獎,下分個人、機構、製造業、零售業及服務業5項,各頒發獎牌,獎勵自行創業的西裔、黑人及亞裔等“少數民族”。舉辦兩屆以來,魏弘毅是第一位獲獎的亞裔人士。
這位光學纖維專家原本不過是一個走研究路線的“高科技苦力”,兩年前轉而從商,在亞利桑那州丹浦市(Tempe)成立精進光學纖維公司。在短短的18個月內,該公司的業績由5萬美元驟升至100萬美元,“巨人”式的成長率,使他在近百位角逐者中脫穎而出。
從一個單純的研究人員,到今天深具潛力的企業家,魏弘毅的創業過程,有許多可以作為華裔青年的參考。
魏弘毅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係。他讀書的時候成績相當優異,所以一心想走研究路線。他為自己取了一個英文名Albert,就期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像愛因斯坦一樣,在科學領域中留名青史。
為了實現大學時代的期望,他在18年前負笈美國,進入原子能誕生地芝加哥大學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當他還是該校學生時,就曾經以一篇傑出的研究報告得到去波蘭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
1975年,魏弘毅進入西屋公司服務,隨後退出轉至全美第二大半導體公司蒙特羅拉從事纖維光學的開發研究工作。並得到年薪七萬的經理職位。
雖然表麵上一切都很順利,但魏弘毅對自己所受到的待遇並不滿意。他表示,高階層職位的美商公司,仍難免存有種族偏見,待在蒙特羅拉公司,令他感覺“升為副總裁的機會渺茫”;另一方麵,他的三極發光體(LED)為公司贏得了150萬美元的訂單,他個人卻隻得到1500美元的獎勵。回頭想想,自己過去的同學好多都已經搞成一番事業,如果再繼續走研究路線,可能會蹉跎一生,他決心自辦公司。
為了給從商鋪路,魏弘毅又花了四年的時間,利用公餘之暇,夜間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進修企管碩士。他認為,企管知識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勇氣。
1980年拿到企管碩士學位後,魏弘毅就開始尋找資金準備自創公司。在這期間,他也碰了很多釘子。因為在美國很多人都是共同創業,而隻有魏弘毅以其物理博士、企管碩士的背景,一切都是自己包辦,所以提供資金的創業機構在審核貸款時,很少會以他為優先考慮對象。
魏弘毅早已認清這點,隻好耐心地等。磨了一年多,他才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第一筆創業資金。
得到資金後,魏弘毅就向蒙特羅拉公司提出條件,他想買下該公司的一個纖維光學係統自組公司,否則他要和別的公司合作。公司想了想,告訴他說:可以出去創業,但條件是要替公司再做兩年半顧問。
自從組建公司之初,魏弘毅就以成本價進了不少蒙特羅拉的產品,這些錢再他的顧問費中扣除。從此,他進入蒙特羅拉的全國銷售網,奠定了穩若磐石的基礎。他和蒙特羅拉公司一直愉快合作,精進光學纖維公司的業務範圍也愈拓愈廣。
魏弘毅能夠在商場上單槍匹馬奮鬥成功,除了他個人擁有物理、企管雙重學識外,妻子康美惠的鼓勵起了重要作用。魏弘毅創業的第一年,康美惠退居家庭料理家事,使他毫無後顧之憂。魏弘毅說:“創業的第一年實在很辛苦,每天工作14到16個鍾頭,太太常常一天到晚見不到我的影子,卻毫無怨言。”他一直慶幸能有一位具有典型中國女性美德的好太太。
此外,魏弘毅也強調,他創業成功的秘訣之一,往往是華裔青年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必須走出華人圈子,進入可能令你感到頭痛、挫折的美國社交圈。
他表示,個人的升遷和生意的成功,往往就是在社交活動中播下成功的種子。
憑著社交手腕,魏弘毅開始為精進光學纖維公司爭取各種合同。由於他的精進公司是全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少數民族經營的纖維光學高科技公司,根據《小企業法》的規定,可以獲得政府協議合同,不必參加公開招標。於是,他獲得了美國國防部170萬美元資訊傳輸工程的大合同。
接著,他又獲得AT&T30萬美元的一筆新訂單,能和AT&T合作,精進公司就有了希望。
為了爭取華人在美國社會應有的地位,他三年前在亞利桑那州發起了“亞美專業技術協會”,聯合專業技術華人的力量,在科技與工程方麵與美國社會溝通,爭取華人平等福利。
這些,都是魏弘毅對自己的同胞所盡的心力。
魏弘毅的成功歸功於其不安於現狀的心態和不怕艱辛、肯於吃苦的精神,他的創業故事給在海外僑居的華人們樹立了榜樣,也為海外同胞打拚提供了可以借鑒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