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發丘符(上)(1 / 2)

民國二十年,江蘇省盱眙縣章家村,盱眙縣在百年之後,已是全國聞名的香辣小龍蝦的產地,當時的小龍蝦還無人問津,環境清幽、秀水綿綿。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行走在鄉間小道上,一手提著鈴鐺,發出悅耳的鈴聲,一手舉著塊破舊的白帆布,帆布麵上寫著“古董、字畫”四字。年輕人姓餘,江南人士,主營古董、字畫的收購。民間古墓常被意外發現,往往會流出古董、冥器,機緣巧合間便能發現不少珍寶,讓收貨之人一夜暴富,字畫、古董是餘家祖傳的手藝。

進了村子,年輕人就挨家挨戶的上門收購,年輕人身後背了個大包裹,那時鄉村還流行著以物換物的舊俗,包裹裏裝了不少的生活緊缺品。整上午下來,年輕人繞了半個村子,也沒有什麼收獲,便在村中的小飯館中歇息了下來,躲避正午烈日的陽光,順便吃個午飯裹腹。這家飯館的主人恰好是個中年婦人,和年輕人聊的投緣,見收貨的小販人挺實在,便從後房的櫃箱底中取出了一卷字畫,請年輕人幫忙看看。

字畫的卷軸發黃,顯然是有些年代的古物了,年輕人在字畫、古董行中摸爬滾打了不少的年頭,一看卷軸的顏色,就知道是百年以上的古物了,當下把卷軸小心翼翼的攤開放在桌上,用放大鏡仔細的辨認起來,畫卷上印滿了明、清收藏家的印章。中年婦女看到年輕人眼睛發光,知道字畫是值錢的東西,便小心收了起來。

年輕人和中年婦人聊了會兒,知道這家的女主人姓黃,有個快出嫁的女兒,可惜家中卻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嫁妝,想拿壓箱底的一幅古畫,換幾樣值錢的手飾,給女兒作個陪嫁。年輕人問清楚了中年婦女的心思,從包裹中取出個小布帕,裏麵有十幾件精致的手鐲、耳環、戒指的金銀、玉器。中年婦女從中精心挑選了一件雕刻精美的銀手鐲、一枚祖母綠戒指、一對小巧的黃金的耳環,把字畫滿意的交到了年輕人的手中。

年輕人接過畫卷,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細看畫卷的紙質、畫工、印章,小心的將畫卷套上布套裝進了包裹,這幅畫是元代知名畫家的《江山放牧圖》的真跡,隻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流落到了偏僻的章家村,落到了一位不知寶貝的村婦手中,在箱底埋藏了不知多年。年輕人向飯館的主人打聽起古畫的來曆,主人用一件掛不出來的破畫,換了三件值錢的嫁妝,滿心歡喜地把字畫的由來講了出來。

原來古畫是主人在幾年前村子裏的一處破屋的斷壁中無意拾獲的,主人覺得藏在牆壁中的東西應該是件好東西,便從斷壁中取了出來,在家中的木箱底一放幾年,直到今天才重見天日。而發現古畫的地方,恰巧是以前村子中地主的老宅子,後來家道中落殘破成了荒宅。

年輕人向村婦問清楚了荒宅的所在,便向村子偏南方向走去。不知何時,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壯年大漢,也緊隨其後走向荒宅。

古時的“子時”在現代是23點到1點,餘小福從寄宿的農家推門出來,手提一盞油燈向荒宅走去。荒宅遠在章家村的村邊,孤零零的豎立在村口的不遠處,漆黑的鄉間小路,伸手不見五指,隻有油燈少許的微光,照亮幾仗遠的地方,不時有田間的貓頭鷹發出鳴叫聲,聽的讓餘小福頭皮發麻。

中午的時候,餘小福已經到荒宅周圍查看了地形,此時四周黑漆漆的一片,餘小福還是很準確的摸著荒宅的方向走去。荒宅似乎有幾十年沒人居住了,宅子的屋頂也早已倒塌,僅剩下幾堵高矮不低的牆壁,還能依稀辨認出宅子的模樣。宅中長滿了半人高的野草,走在荒涼的宅基地上,還能大致感覺宅子以前客廳、內室的布局。

遠處的荒宅四周,閃爍著不少點點的熒光,仿佛孤魂野鬼在飄飄蕩蕩一般,細看才發現不過是盛夏最常見的螢火蟲,在空中自由飛舞。餘小福對荒宅的朝向摸的一清二楚,小心地靠近荒宅,走到距離百來步遠的地方,一處微弱的紅光吸引了餘小福的眼光。

紅光源自一盞包了層紅紙的油燈,顯然已經有人捷足先登了,並小心的用紅紙包裹燈光。餘小福吹滅了手中油燈,在荒宅的一處斷牆邊上隱藏了起來。細看紅燈的主人,是中午收購古畫時在飯館中的壯漢,壯漢的體格抵得上兩個餘小福,餘小福知道不是其的對手,便偷偷的觀察起來,看來壯漢也是和餘小福一樣來尋寶的。壯漢顯然已經在宅子裏呆了不少時間了,內宅北邊、東邊的牆角都已經被出了很大的深坑,但沒有收獲,深坑的周圍散落著幾枚鎮宅的明代銅錢,壯漢沿著順時針的方向繼續挖掘著,完全沒有注意到餘小福的到來。

不多時荒宅的南邊角落也被挖出了個半米深的大坑,宅子地麵還殘留著少數殘破的木地板,壯漢在清理了鋪在地上的破木板後,挖到半米深的時候,鏟子似乎碰到了什麼金屬東西,壯漢大喜之下,趕緊加力挖掘土壤,不多時一枚手掌大的金元寶便落到了壯漢的掌中。壯漢花了半個多時辰,從荒宅的地基下完整挖出了一個銅盆,銅盆裏大約盛了七八十個金銀元寶,其中金元寶占了大半。看得躲在牆角的餘小福直流口水,兩眼發呆直,要知道民國是個亂世,金銀才是真正的硬通貨,眼前的金銀少說也有百來斤重,無疑是筆巨大的意外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