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眾擁抱你的敵人
人和動物有些方麵是不同的,動物的所有行為都依其本性而發,屬於自然的反應;但人不同,經過思考,人可以依當時需要,做出各種不同的行為選擇,例如——當眾擁抱你的敵人。“當眾擁抱你的敵人”這是件很難做到的事,因為絕大部分人看到“敵人”,都會有滅之而後快的衝動,或環境不允許或沒有能力消滅對方,至少也保持一種冷淡的態度,或說說讓對方不舒服的嘲諷話,可見要愛敵人是多麼的難。就因為難,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說,能當眾擁抱敵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愛敵人的人大。
一間小雜貨店對麵新開了一家大型的連鎖商店,這家商店即將打垮雜貨店的生意。雜貨店的老板憂愁地找牧師訴苦。
牧師說:“如果你對這家連鎖商店心存畏懼,你就會仇視它,仇恨便成了你真正的敵人。”
雜貨商慌亂地問:“我該怎麼辦?”
牧師建議:“每天早上站在商店門前祝福你的商店生意興隆,然後轉過身去,也同樣地祝福那家連鎖商店,當眾擁抱你自己的敵人。”
雜貨商氣憤地說:“為什麼要擁抱我的敵人?”
牧師說:“你的任何祝福都會變成福氣,回歸於你。你所給的任何詛咒,也同樣會將你自己導向失敗。”
一段日子後,正如這人當初所擔心的,他的商店關門了,但他卻被聘請成了那家連鎖店的經理人,而且收入比以前更好。
能當眾擁抱敵人的人實際上是站在主動的地位,采取主動的人是“製人而不受製於人”,你采取主動,不隻迷惑了對方,使對方搞不清你對他的態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對方到底是敵是友,甚至都誤認為你們已“化敵為友”。可是,是敵是友,隻有你心裏才明白,但你的主動,卻使對方處於“接招”、“應戰”的被動態勢。如果對方不能也“愛”你,那麼他將得到一個“沒有器量”的評語,一經比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輕重。所以當眾擁抱你的敵人,除了可在某種程度之內降低對方對你的敵意之外,也可避免惡化你對對方的敵意。換句話說,為敵為友之間,留下了一條灰色地帶,免得敵意鮮明。地球是圓的,天涯無處不相逢。
此外,你的行為,也將使對方失去再對你攻擊的立場,若他不理你的擁抱而依舊攻擊你,那麼他必招致他人譴責。所以,競技場上比賽開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禮或擁抱,比賽後也一樣再來一次,這是最常見的當眾擁抱你的敵人;另外,政治人物也慣常這麼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敵,見了麵仍然要握手寒暄。事實上,要當眾擁抱你的敵人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難,隻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礙,你可以這麼做:
1.肢體上擁抱敵人
例如,擁抱、握手,尤其是握手,這是較普遍的社交動作,你伸出手來,對方縮手的話,那是他的無知。
2.在言語上擁抱敵人
公開稱讚對方、關心對方,表示你的誠懇,但切忌過火,否則會弄巧成拙!
為什麼一再強調當眾呢?就是要做給別人看!如果私下擁抱,那不是雙方真的言歸於好?當眾擁抱,表麵上不把對方當敵人,至於事實怎麼樣,隻有你自己明白。
二、巧妙應對職場排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話最早說的是楊修,也適合所有不知道韜光養晦的後世才子。
有一類人,才華橫溢,卻不懂得低調行事,容易恃才傲物,便不可避免的受人排擠。曾經是知名4A創意總監的阿鍾就是這一類人:有能力有才氣,又多少有些傲氣,活做得的確漂亮。但他既不擅長“與老板溝通”,也不會“團結群眾”,反而每天我行我素,白眼向人。這不,轉身就被人在老板麵前黑了一招,自己拿下的大案子居然轉給別人做,自己被甩去做些吃力不討好的小事,有層次的大客戶是見不著了,沒水準又挑剔的小客戶天天糾纏。阿鍾這樣的才子受不得委屈,這才稍受擠壓,就馬上拍桌甩袖,辭職不幹。這下倒好,省了暗地裏排擠他的人們多少力氣:稍微撬撬,根本不反擊,就自己走人。
所以說,木秀於林的高調人才是遭排擠的第一名,也是容易被排擠掉的第一名。怪不得那麼多工作能力低的平庸之輩也敢頻頻出招了。
門派之爭是職場排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你是誰的人,決定了你的日子好不好過。在會計教學領域很有點資曆的學術權威趙峰帶了麾下的一批年輕教師從公立大學跳槽到新成立的民辦大學做會計係主任,一時間呼風喚雨,會計係儼然成了“趙家堡”,趙峰的權威無人能及。但在係裏時間最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係主任老陶卻讓趙峰很不爽:雖然工作勤懇,成績可佳,但是言必出“校規”如何如何,並不肯跟著自己的意思改革創新,絲毫沒表現出對新領導俯首稱臣的態度,看樣子不但沒打算入自己的門派,也許還是學院院長安插的眼線呢!於是趙峰鐵了心清除異己——對老陶的排擠不隻一刀一槍,堪稱人多勢眾,有老師不服從安排引起課堂混亂,也有班主任諸多異議爭執不下,再配合趙峰自己多次對這樣狀況百出的管理情況進行嚴厲批評,老陶的日子別提有多難過,最後隻能惹不起躲得起,主動申請調崗去了其他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