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智若愚,蓄勢待發(1 / 3)

一、假癡不癲,暗中待發

在職場中,從厚黑的觀點來看,為了達到自保的目的,以假癡不癲之計來迷惑對手。此計通常是在形勢不利自己時,表麵上裝瘋,給人一種碌碌無為的印象,隱藏自己的才能,掩蓋內心的政治抱負,專一等待時機,以達自保的目的。

假癡不癲,重點在一個“假”字。這裏的“假”,意思是偽裝,裝聾作啞,癡癡呆呆,而內心裏卻特別清醒。是一個後發製人、老謀深算的計策,對於最後取得勝利亦是很玄妙的一招。

三國時期,魏明帝死後,幼子齊王曹芳即位。根據明帝遺詔,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

起初,曹爽由於司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輩,每有軍國大事,不敢自專,都要由司馬懿決斷。後來,曹爽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引薦了一些人為心腹,駕空了司馬懿。司馬懿麵對這種情形,一時也無可奈何。自己雖然受明帝遺詔與曹爽共同輔政,但畢竟曹爽是宗室貴族,而自己是遠屬,太尉兵權又被奪去,做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太傅,無法與曹爽抗爭。此後,司馬懿便稱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鋒芒。

司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懷,心病一去,得意忘形。不過,正在放縱歡樂的曹爽也沒有忘記司馬懿的存在。沒過多久,曹爽的心腹李勝出任荊州刺史,曹爽便讓他去司馬懿處告辭,借機窺探一下司馬懿的動靜。司馬懿已經知道李勝的真實用意,便讓兩婢女攙扶著,自己坐在床上。見李勝之後,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馬懿喝粥時,粥汁又都順著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勝裝模作樣地哭說:“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賴明公,過去人們隻聽說您重病複發,可是沒想到病得這麼嚴重。”這時,司馬懿長籲了一口氣說:“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君屈當並州,並州離胡人很近,好自為之,恐怕我們不能再見麵了。”

李勝連忙糾正說:“我是赴任本州,不是並州。”司馬懿又裝作昏聵地說:“君將要去並州,努力自愛。”這時的李勝,再也顧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際語言了,說:“我是去荊州,不是並州。”司馬懿這才稍稍地明白過來,說:“君還本州做刺吏,盛德壯烈,好建功勳,我與你分別以後,以後恐怕再也見不到麵了。”

接著司馬懿又把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出來,並讓他們與李勝結為朋友,求李勝在他死後多多照顧,說著,司馬懿又嗚咽起來。其實,馬司懿這時身體狀況很好,故意裝作昏饋的樣子來迷惑李勝。李勝是荊州人,所以把到荊州做刺史說作“當忝本州”,本、並音近,正好被司馬懿鑽了空子。

李勝從司馬懿家出來,複見曹爽,樂不可支地說:“太傅語言錯誤,口不攝杯,指南為北,肯定活不長了。”從此,曹爽不複以司馬懿為意,更加肆無忌憚地恣意弄權。豈知這正是司馬氏的詭計。

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慣例到高平陵去祭把祖先,曹爽兄弟都隨駕出行。司馬懿立即在城中部署兵馬。先占據了武庫,控製了都城。隨後,屯兵在洛水浮橋,派人向曹爽等送信說:“大將軍曹爽背棄顧命,敗亂國典,內外專權,天下洶洶,人心危懼。現在皇太後命罷免曹爽兄弟官職,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膽敢違抗,便以軍法從事。”曹爽兄弟回家之後,司馬懿征發民工八百人,在曹家宅第四圍築高牆,布置人在上麵觀察曹爽舉動。曹爽兄弟不知道司馬懿究竟做什麼打算,便給司馬懿寫了封信,說家中沒有糧食了,求司馬懿接濟一些。司馬懿接到書信,馬上令人送來一百斛,並且又送了一些肉脯、鹽、大豆,曹爽兄弟見司馬懿送糧給他,又都歡喜起來,以為自己可以免死了。

曹爽又一次上了司馬懿的當。這期間,司馬懿在朝中翦除曹爽的黨羽,將其投入監中;不久,又將曹爽兄弟下獄,以謀反大逆的罪名,誅殺盡淨。從而,司馬氏與曹氏的權力之爭以司馬氏的勝利而告終。

假作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或將有所為。司馬懿之假病昏以誅曹爽,受巾幗假請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薑維九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妄為之,則似癡矣,所以破滅。兵書曰:“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癡;若假癲,則不但露機,則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或日:假癡可以對敵,並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儂智高時,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勝負無以為據。”乃取百錢自持,與神約,果大捷,則投此錢盡錢麵也。左右諫止,儻不如意,恐沮師,青不聽。萬眾方聳視,已而揮手一擲,百錢旨麵。於是舉兵歡呼,聲震林野,青亦大喜;顧左右,取百丁(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丁(釘)之,加以青紗籠,手自封焉。曰:“俟凱旋,當酬神取錢。”其後平邕州還師,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祝視,乃兩麵錢也。

假癡不癲是一種麻痹對手,暗中待發的計謀。《孫子兵法·九地》對此有專論:“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於其途,使人不得慮。”意思就是通過蒙騙和迂回等辦法,使人們無法推測你的真正意圖。在環境不利於我的情況下,為了避敵鋒芒,保護自己,可以采取裝瘋賣傻、裝聾作啞的辦法蒙混過關。想辦法蒙蔽敵人的視聽,不讓敵人了解我方的意圖,這是取勝的根本保證。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也就是康熙帝,即位時才11歲。按照規矩,“皇帝年幼,由顧命大臣輔政”。於是,由順治帝臨終時指定的四個顧命大臣輔助小皇帝執政。四個大臣中,鼇拜最為專權,他並不把康熙放在眼裏,貪贓枉法,自行其事。眾人都敢怒不敢言。

康熙雖然年幼,但他從小就才華出眾,他覺得鼇拜處處與自己作對,是個心腹大患,必須想辦法除掉他。他把一些滿洲貴族的子弟召來宮中練習武藝,作為自己的親信侍衛。

鼇拜大權獨攬,謹防有實力的大臣接近康熙,並不斷派人觀察康熙的一舉一動,不讓康熙羽翼豐滿,要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這樣自己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看見康熙和一些孩子在玩摔跤的遊戲,並不覺得對自己有何威脅,反而認為康熙胸無大誌,隻知道玩耍,便放棄了警惕。

一次鼇拜稱病,好久不來朝拜皇帝,康熙便親自來到鼇拜府中探聽虛實。他徑直來到鼇拜的臥室,發現鼇拜在席子底下藏有利刃,知道鼇拜心懷叵測。但他很沉得住氣,不但不加責怪,反而安撫說:“滿洲勇士,身不離刀,乃是本色。”鼇拜聽了,覺得康熙是個小糊塗蟲,便完全放鬆了警惕,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

康熙回宮後,就把那幫孩子找來,說:“大清朝已處於危急關頭,你們聽我的,還是聽鼇拜的?”那些孩子早就不滿鼇拜欺上壓下的行為,個個義憤填膺地說道:“我們聽從皇上的!”一天,康熙召鼇拜進宮來,說有要事相商,鼇拜不知是計,便大搖大擺地來見皇帝。康熙便命那些孩子玩摔跤遊戲給鼇拜看。孩子們玩著玩著,一個個跌打翻滾地到了鼇拜身前,這個搶腿,那個撳手,一個抓住頭,一個攬住腰,頓時將鼇拜掀翻在地。鼇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力大無窮,他猛一掙紮,那些孩子便都被他絆翻在地。但這些孩子都忠於康熙,盡管敵不過鼇拜,仍死命糾纏住他不放。正在這緊急關頭,康熙拿出藏在袖中的匕首,一刀刺進鼇拜的胸中,孩子們一擁而上,將鼇拜擒住。康熙當即宣告:鼇拜謀反,令監禁聽審。

康熙巧妙地剪除了權臣鼇拜和他的黨羽,自己親政。他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平息了三藩叛亂,收複了台灣,威震歐亞,在位60年,是曆史上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張維珍在一家公司做了兩年之後,被調到策劃部,遇到一個盤踞此處多年的元老級員工胡楊。在張維珍眼裏,此人除了資格老外一無是處,但張維珍要升遷,又必須搬開這塊攔路石。於是張維珍利用自己才能上的優勢,處處反襯胡楊的無能,胡楊也似乎自知不敵,處處忍讓。張維珍得意忘形,甚至在胡楊的電腦上動手腳,讓她在總經理麵前出醜。胡楊忍無可忍,開始反擊。一天總經理召集策劃部開會,討論一個方案。胡楊一反常態地搶先發言,剛說個大概,張維珍搶過話頭開始打擊,把胡楊的想法貶得一錢不值。卻不料胡楊其實早就打聽到總經理所想,故而搶先代總經理發言,因為她早已料定無論自己說什麼,得意忘形的張維珍都會一如既往地嘲諷。結果總經理對張維珍大為不滿,認為她刻薄加淺薄。此後張維珍越來越難做人,不久隻有離職而去。

薑還是老的辣,胡楊的策略,也可以這樣來運用:先告訴對手,他的指控非常正確,從而使對手認為他所有的指控都是對的,由此產生自大和疏忽。然後,突然指出對手的指控中有一點或幾點是錯誤的,由此推論他的指控全部都是錯誤的。精通厚黑之道者,會以這種假癡不癲之計來迷惑對手、麻痹敵人,讓對手迷迷糊糊中著了你的“道”,這就是厚黑學中所謂的“假癡不癲”之計。

二、防人之心不可無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沒錯,同事間互信互助也沒錯,但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對那些喜歡撥弄是非的小人就得處處留心,小心防備。

與同事相處,誰都不願意與小人打交道,可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誰又不可避免地會碰到小人。因為那些工作在我們身邊的卑鄙小人,他們的眼睛牢牢地盯著我們周圍大大小小的利益,隨時準備多撈一份,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準備用各種手段來算計別人,令人防不勝防,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在背後給你一刀。

小人是琢磨別人的專家,敢於為極小的恩怨付出一切代價,因此在待人處世中如何與小人打交道,還真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之策。對付和利用小人沒有一套辦法是不行的。怎麼辦呢?混世應變術認為:如果你既不想把自己降低到與小人同等的地步,也不想與小人兩敗俱傷的話,那就睜隻眼閉隻眼,死活不理他;或者惹不起躲得起,盡量不與小人發生正麵衝突。一句話,如果不是非有必要,那就別得罪小人。

在對付小人方麵,古人的智慧為我們今天的“職場安全”提供了有益的鏡鑒。

為大唐中興立下赫赫戰功的唐朝名將郭子儀,不僅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而且在待人處世中,還是一個特別善於對付小人的混世高手。郭子儀與小人打交道的秘訣,就是“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安史之亂”平定後,功高權重的郭子儀並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反而比原來更加小心。有一次,郭子儀正在生病,有個叫盧杞的官員前來控望。此人乃曆史上聲名狼藉的奸詐小人,相貌奇醜,生就一副鐵青臉,臉形寬短,鼻子扁平,兩個鼻孔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時人都把他看成是個活鬼。正因為如此,一般婦女看到他都不免掩口失笑。郭子儀聽到門人的報告,立即讓身邊人避到一旁不要露麵,他獨自憑幾等待。盧杞走後,姬妾們又回到病榻前問郭子儀:“許多官員都來探望您的病,你從來不讓我們躲避,為什麼此人前來就讓我們都躲起來呢?”郭子儀微笑著說:“你們有所不知,這個人相貌極為醜陋而內心又十分陰險。你們看到他萬一忍不住失聲發笑,那麼他一定會心存忌恨,如果此人將來掌權,我們的家族就要遭殃了。”郭子儀對這個官員太了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做到小心謹慎。後來,這個盧杞當了宰相,極盡報複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唯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沒有動他一根毫毛。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儀對待小人的辦法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