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淚賺憐,誘人就範
用眼淚可以賺取可憐,求人辦事時以淚賺憐,首先就需要有一張厚臉皮,敢於“哭”,其次心要黑,即用這一戰術,使對方能不自覺的進入到圈套之中,從而就範。所謂厚黑之道也皆緣於此。
求人辦事再所難免,可想要願望立即實現就需要一定的戰術。在關鍵時刻,不妨厚起臉皮,不失時機地可憐兮兮地滴下幾滴眼淚,通常都可以迅速調動起對方的同情心,使彼此首先在感情上靠近,產生共鳴,從而就會使對方很快的就範。這種“遍撒淚彈”的求人辦事之術,是古今中外成就大業的,尤其是政治家們最善使用並屢試不爽的,看看劉備,他曾經是那麼落魄,但最終還是用哭為自己的江山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國曆史上劉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羅貫中的筆下他被描述得栩栩如生,他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豪傑紛紛慕名前來,於是一段扣人心弦,蕩氣回腸的好故事便開演了。然而,劉備的成功究竟是何處呢?劉備對待手下,以情動人,以誠待人,是大家公認的史實,更有人說他是以哭才得天下,也許這正是劉備奪得天下的秘密武器——眼淚。
從各方麵來看,無論劉備的哭是愛才惜才,憂國憂民,還是一種不得不用的“政治手段”。有一點毫無疑問的,他的哭,感動了百姓,舍家舍命苦苦相隨;感動了文官、武將,與他共同浴血奮戰,終身不渝;感動了公主,舍母離鄉,共奔前程。劉備的哭,真可謂是哭出了水平,哭出了技巧,也哭到了一大片大漢的江山。
在三國曆史上,劉備也以“厚黑”著稱,他幾次投靠他人,且幾次從對手那裏為自己納得良將,那麼,劉備的“厚”之“眼淚戰術”又是如何演藝呢?
作為“一代明主”的劉備,其哭的手段被他發揮的幾乎是淋漓盡致。有評論家說:“劉備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依曹操、依呂布、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知恥。而且生平善哭,寫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問題的事,對人痛哭一場,而扭轉局勢”。
眾所周知,赤壁大戰後,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用詭計奪取了軍事重鎮——荊州。周瑜氣得金瘡迸裂,決心起兵與劉備決一雌雄,經魯肅勸說才罷兵言和。但周瑜認為劉備占據荊州是東吳稱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魯肅去向劉備討回荊州。最初,劉備以輔助侄兒劉琦為理由賴著不還。劉琦死後,魯肅又去討荊州,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來辯護,並立下文書,取了西川後再歸還荊州。魯肅無奈,隻好空手回。後來,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做了東吳的乘龍快婿,孫權又要魯肅討還荊州,厚臉皮的劉備已經黔驢技窮,問計於軍師諸葛亮:“魯子敬三番五次來討荊州,均是先生勸退而去,今又來取,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諸葛亮說道:“若是魯子敬提起荊州事,主公隻管放聲大哭,待哭到悲切處,我自出來勸解,荊州無大礙也”。
魯肅來到堂上,雙方互相謙讓。坐下來後,魯肅說:“如今劉皇叔已經是東吳女婿,也就是我魯肅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直話直說了。”
劉備說:“子敬不必謙虛,有話直說”。
魯肅說:“小人奉吳侯軍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皇叔借去許多時間了,一直未還,今日既然兩家結了親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還荊州為好”。
魯肅說完後,專侯劉備答複。哪知劉備無話可說,卻用雙手蒙臉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魯肅見劉備哀聲嘶哭,淚如雨下,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問道:“皇叔何如此?難道小人有得罪之處。”
那劉備哭聲不絕於耳,哭成個淚人兒,哭得淚濕滿襟,魯肅則被劉備哭得膽戰心寒。這時,諸葛亮搖著鵝毛扇從屏風後走出來說道:“我聽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為什麼哭嗎?”
魯肅說:“隻見皇叔悲傷不已,不知其原因,還望諸葛先生見教!”
諸葛亮說:“這不難理解!當初我家主公借荊州時,曾經立下取得西川時便還給東吳的文書。可是仔細想想,主持西川軍政大事的劉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漢朝的骨肉。若是興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萬人唾罵,若是不取西川,還了荊州無處安身;若是不還,那東吳主公孫權又是舅舅。我主處於這兩難困境,子敬又三兩次的來討,因此淚出痛腸,不由得放聲慟哭。”
諸葛亮說罷,又用眼色暗示劉備,劉備聳肩搖膀,捶胸頓足,大放悲聲。魯肅原是厚道之人,見劉備淚下,放聲痛哭,心中動了惻隱之心,以為劉備真的是無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勸道:“皇叔且休煩惱,待我與諸葛先生從長計議。”
諸葛亮說:“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將我主煩惱轉告。再待一段時間,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還荊州如何?”
魯肅見劉備哀痛之極,隻好答應。
劉備善於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計。
劉備定西川不久,關羽因剛愎自用,丟了荊州,劉備要親率大軍前去討伐吳國。諸葛亮等人極力勸阻,認為若是率百萬大軍討伐東吳為兄弟報仇,是存小節而失大義。而且蜀吳相拚,得利者必是曹操。劉備自稱是漢室之後,不為複興漢室而出兵,卻為私仇而伐吳,有失大丈夫氣概,劉備自然知道這一點,但是“桃園結義”的情結始終丟不下,加上百官勸諫,不讓他出兵,他隻好終日以淚洗麵。
諸葛亮說:“皇上少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雲長剛愎自矜,今日故遭此禍也。皇上宜保全萬金之體,徐圖報仇”。
劉備辯白道:“孤與關、張二人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日雲長已亡,豈能獨享富貴乎?若不雪恨,乃負昔日之盟也!”說完,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後,又大哭不已。一日哭昏過三五次,三天不進水食,終日淚如泉湧,直哭得淚濕衣襟,血淚斑斑。一天不發兵為關羽報仇,劉備一天不止痛哭,這樣號哭終日,夜以繼日,連一向詭計多端的諸葛亮也無法勸阻。